诏除公卿以下后辈为郎,以补寺人之职,侍于殿上。
孝献天子甲
癸酉,董卓使郎中令李儒毒杀弘农王辩。
辛亥,赦天下。
初,蔡邕徙朔方,会赦得还。五原太守王智,甫之弟也,奏蔡邕谤讪朝廷;邕遂逃亡江海,积十二年,董卓闻其名而辟之,称疾不就。卓怒,詈曰:“我能族人!”邕惧而报命,到,署祭酒,甚见恭敬,举高第,三日之间,周历三台,迁为侍中。
甲戌,卓复会群僚于崇德前殿,遂胁太后策废少帝,曰:“天子在丧,无人子之心,威仪不类人君,今废为弘农王,立陈留王协为帝。”袁隗解帝玺绶,以奉陈留王,扶弘农王下殿,北面称臣。太后鲠涕,群臣含悲,莫敢言者。卓又议:“太后踧迫永乐宫,至令忧死,逆妇姑之礼。”乃迁太后于永安宫。赦天下,改昭宁为永汉。丙子,卓毒杀何太后,公卿以下不布服,会葬,素衣罢了。卓又发何苗棺,出其尸,分割节断,弃于道边,杀苗母舞阳君,弃尸于苑枳落中。
初,尚书武威周毖、城门校尉汝南伍琼,说董卓矫桓、灵之政,擢用天下名流以收众望,卓从之,命毖、琼与尚书郑泰、长史何飆等沙汰秽恶,显拔幽滞。因而征处士荀爽、陈纪、韩融、申屠蟠。复就拜爽平原相,行至宛陵,迁光禄勋,视事三日,进拜司空。自被征命及登台司,凡九十三日。又以纪为五官中郎将,融为大鸿胪。纪,寔之子;融,韶之子也。爽等皆畏卓之暴,无敢不至。独申屠蟠得征书,人劝之行,蟠笑而不答,卓终不能屈,年七十馀,以寿终。卓又以尚书韩馥为冀州牧,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,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,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,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。卓所敬爱,并不处显职,但将校罢了。
十仲春,戊戌,以司徒黄琬为太尉,司空杨彪为司徒,光禄勋荀爽为司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