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人多言吉祥者,吴主以问侍中韦昭,昭曰:“此家人筐箧中物耳!”昭领左国史,吴主欲为其父作纪,昭曰:“文皇不登帝位,当为传,不当为纪。”吴主不悦,渐见怪怒。昭恐忧,自陈朽迈,求去侍、史二官,不听。时有疾病,医药监护,持之益急。吴主饮群臣酒,不问可否,率以七升为限。至昭,独以茶代之,后更见逼强。又酒后常使侍臣嘲弄公卿,发摘私短觉得欢;时有愆失,辄见收缚,至于诛戮。昭觉得外相毁伤,内长尤恨,使群臣不睦,不为佳事,故但难问经义罢了。吴主觉得不奉诏命,意不忠尽,积前后嫌忿,遂收昭付狱。昭因狱吏上辞,献所著书,冀以此求免。而吴主怪其书垢故,更被诘问,遂诛昭,徙其家于零陵。
秋,七月,丙寅,皇后杨氏殂。初,帝以太子不慧,恐不堪为嗣,常密以访后。后曰:“立子以长不以贤,岂可动也!”镇军大将军胡奋女为贵嫔,有宠于帝,后疾笃,恐帝立贵嫔为后,致太子不安,枕帝膝泣曰:“叔父骏女芷有德色,愿陛下以备六宫。”帝流涕许之。
泰始九年癸巳,公元二七三年春,正月,辛酉,密陵元侯郑袤卒。
或献小石刻“天子”字,云得于湖边。吴主大赦,改元天玺。
是岁,邵陵厉公曹芳卒。初,芳之废迁金墉也,太宰中郎陈留范粲素服拜送,哀动摆布。遂称疾不出,阳狂不言,寝所乘车,足不履地。子孙有婚宦大事,辄密谘焉,合者则色无变,分歧则眠寝不安,老婆以此知其旨。子乔等三人,并弃学业,绝人事,侍疾家庭,足不出邑里。及帝即位,诏以二千石禄养病,加赐帛百匹,乔以父疾笃,辞不敢受。粲不言凡三十六年,年八十四,终究所寝之车。
泰始十年甲午,公元二七四年春,正月,乙未,日有食之。
八月,已亥,以何曾为太傅,陈骞为大司马,贾充为太尉,齐王攸为司空。
臣光曰:昔舜诛鲧而禹事舜,不敢废至公也。嵇康、王仪,死皆不以其罪,二子不仕晋室可也。嵇绍苟无荡阴之忠,殆不免于君子之讥乎!
三月,立皇子祗为东海王。
吴以陆抗为大司马、荆州牧。
冬,十月,以汝阴王骏为征西大将军,羊祜为征南大将军,皆开府辟召,仪同三司。
大疫,洛阳死者以万数。
世祖武天子上之下
蒲月,以何曾领司徒。
秋,七月,丁酉朔,日有食之。
吴历阳山有七穿骈罗,穿中黄赤,俗谓之石印,云:“石印封发,天下当承平。”历阳长上言石印发,吴主遣使者以太牢祠之。使者作高梯登其上,以朱书石曰:“楚九州渚,吴九州都。扬州士,作天子,四世治,承平始。”还以闻。吴主大喜,封其山神为王,大赦,改来岁元曰天纪。
帝得疾,甚剧,及愈,群臣上寿。诏曰:“每念疫气灭亡者,为之怆然。岂以一身之歇息,忘百姓之艰巨邪!”诸上礼者,皆绝之。
诏又取良家及小将吏女五千馀人入宫选之,母子号哭于宫中,声闻于外。
三月,癸亥,日有食之。
之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。涛典选十馀年,每一官缺,辄择才资可为者启拟数人,得诏旨有所向,然后显奏之。帝之所用,或非举首,众情不察,以涛轻重肆意,言之于帝,帝益敬爱之。涛甄拔人物,各为题目而奏之,时称“猴子启事”。
初,东关之败,文帝问僚属曰:“克日之事,谁任其咎?”安东司马王仪,修之子也,对曰:“责在元帅。”文帝怒曰:“司马欲委罪孤邪!”引出斩之。仪子裒痛父非命,隐居传授,三征七辟,皆不就。何尝西向而坐,庐于墓侧,朝夕攀柏悲号,涕泪著树,树为之枯。读《诗》至“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”,何尝不三复流涕,门报酬之废《蓼莪》。家贫,计口而田,度身而蚕;人或馈之,不受;助之,不听。诸生密为刈麦,裒辄弃之。遂不仕而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