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申,唐永安节度使陈诲败福州兵于南台江,俘斩千馀级。唐主更命永安曰忠义兵。诲,德诚之父也。
光、舒、黄招安巡检使、行光州刺史何超以安、随、申、蔡四州兵数万攻光州。丙申,超奏唐光州刺史张绍弃城走,都监张承翰以城降。
是战也,士卒有不努力者。太祖天子阳为督战,以剑斫其皮笠。明日,遍阅其皮笠,有剑□亦者数十人,皆斩之,由是部兵莫敢不尽死,先是,唐主闻扬州失守,命四旁出兵取之。己卯,韩令坤奏败楚州兵万馀人于湾头堰,获涟州刺史秦进崇。张永德奏败泗州兵万馀人于曲溪堰。
六月,壬申,赦淮南诸州系囚,除李氏非理赋役,事有不便于民者,委长吏以闻。
初,唐人以茶盐强民而征其粟帛,谓之博征,又兴营田于淮南,民甚苦之。及周师至,争奉牛酒迎劳。而将帅不之恤,专事俘掠,视民如土芥。民皆绝望,相聚山泽,立堡壁自固,操农器为兵,积纸为甲,时人谓之“白甲军”。周兵讨之,屡为所败,先所得唐诸州,多复为唐有。唐之援虎帐于紫金山,与寿春城中烽火呼应。淮南节度使向训奏请以广陵之兵并力攻寿春,俟克城,更图进取,诏许之。训封府库以授扬州主者,命扬州牙将分部按行城中,秋毫不犯,扬州民感悦,军还,或负糗糽以送之。滁州守将亦弃城去,皆引兵趣寿春。
唐驾部员外郎朱元因奏事论用兵方略,唐主觉得能,命将兵复江北诸州。
后周纪四(起柔兆执徐三月,尽强圉大荒落,凡一年有奇)
夏,四月,甲子,以侍卫新军都批示使、归德节度使李重进为庐、寿等州招讨使,以武宁节度使武行德为濠州城下都摆设。
河阳节度使白重赞以天子南征,虑北汉乘虚犯境,缮完守备,且请兵于西京。西京留守王晏初不之与,又虑事出非常,乃自将兵赴之。重赞以晏不奉诏而来,拒不纳,遣人谓之曰:“令公昔在陕服,已立大功,河阳小城,不烦屈驾!”晏惭怍而还。孟、洛之民,数日惊扰。
唐主使李德明、孙晟言于上,请去帝号,割寿、濠、泗、楚、光、海六州之地。仍岁输金帛百万以求罢兵。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,诸将捷奏日至,欲尽得江北之地,不准。德明见周兵日进,奏称:“唐主不知陛下兵力如此之盛,愿宽臣五日之诛,得归白唐主,尽献江北之地。”上乃许之。晟因奏遣王崇质与德明俱归。上遣供奉官安弘道送德明等归金陵,赐唐主诏,其略曰:“但存帝号,何爽岁寒!倘坚事大之心,终不迫人于险。”又曰:“俟诸郡之悉来,即雄师之立罢。言尽于此,更不烦云,苟曰已然,请从兹绝。”又赐其将相书,使熟议而来。唐主复上表谢。
唐诸将请据险以邀周师,宋齐丘曰:“如此,则怨益深,不如纵之,以德于敌,则兵易解也。”乃命诸将各自守,毋得擅反击周兵。由是寿春之围益急。齐王景达军于濠州,遥为寿州援助,军政皆出于陈觉,景达署纸尾罢了。拥兵五万,无决斗意,将吏畏觉,无敢言者。
马希崇及王延政之子继沂皆在扬州,诏抚存之。
冬,十月,癸酉,李重进奏唐人寇盛唐,铁骑都批示使王彦升等击破之,斩首三千馀级。彦升,蜀人也。
殿前都批示使、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屯下蔡,唐将林仁肇以水陆军援寿春。永德与之战,仁肇以船实薪刍,因风放火,欲焚下蔡浮梁,俄而风回,唐兵败退。永德为铁绠千馀尺,距浮梁十馀步,横绝淮流,系以巨木,由是唐兵不能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