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申,唐永安节度使陈诲败福州兵于南台江,俘斩千馀级。唐主更命永安曰忠义兵。诲,德诚之父也。
戊戌,帝留侍卫亲军都批示使李重进等围寿州,自涡口北归,乙卯,至大梁。
蒲月,壬辰朔,以涡口为镇淮军。
丙午,孙晟等至上所。庚戌,上遣中使以孙晟诣寿春城下,示刘仁赡,且招谕之。仁赡见晟,戎服拜于城上。晟谓仁赡曰:“君受国厚恩,不成开门纳寇。”上闻之,甚怒,晟曰:“臣为唐宰相,岂可教节度使外叛邪!”上乃释之。
初,柴克宏为宣州巡检使,始至,城堑不修,东西皆阙,吏云:“自田頵、王茂章、李遇接踵叛,先人无敢治之者。”克宏曰:“时移事异,安有此理!”悉缮完之。由是路彦铢攻之不克,闻吴程败,乙卯,引归。唐主以克宏为奉化节度使,克宏复请将兵救寿州,未至而卒。
唐主使李德明、孙晟言于上,请去帝号,割寿、濠、泗、楚、光、海六州之地。仍岁输金帛百万以求罢兵。上以淮南之地已半为周有,诸将捷奏日至,欲尽得江北之地,不准。德明见周兵日进,奏称:“唐主不知陛下兵力如此之盛,愿宽臣五日之诛,得归白唐主,尽献江北之地。”上乃许之。晟因奏遣王崇质与德明俱归。上遣供奉官安弘道送德明等归金陵,赐唐主诏,其略曰:“但存帝号,何爽岁寒!倘坚事大之心,终不迫人于险。”又曰:“俟诸郡之悉来,即雄师之立罢。言尽于此,更不烦云,苟曰已然,请从兹绝。”又赐其将相书,使熟议而来。唐主复上表谢。
秦、凤之平也,上赦所俘蜀兵以隶军籍,从征淮南,复亡降于唐。癸卯,唐主表献百五十人;上悉命斩之。
光、舒、黄招安巡检使、行光州刺史何超以安、随、申、蔡四州兵数万攻光州。丙申,超奏唐光州刺史张绍弃城走,都监张承翰以城降。
唐主以吴越兵在常州,恐其侵逼润州,以宣、润多数督燕王弘冀幼年,恐其不习兵,征还金陵。部将赵铎言于弘冀曰:“大王元帅,众心所恃,逆自退归,所部必乱。”弘冀然之,辞不就征,部分诸将,为战守之备。龙武都虞候柴克宏,再用之子也,沉默好施,不事产业,虽典宿卫,日与来宾博奕喝酒,何尝言兵,时人觉得非将帅才。至是,有言克宏久不迁官者,唐主觉得抚州刺史。克宏请效死行陈,其母亦表称克宏有父风,可为将,苟不堪任,分甘孥戮。唐主乃以克宏为右武卫将军,使将兵会袁州刺史陆孟俊救常州。
甲寅,蜀主以捧圣控鹤都批示使李廷珪为摆布卫圣诸军马步都批示使,仍分卫圣、匡圣步骑为摆布十军,以武定节度使吕彦琦等为使,廷珪总之,如赵廷隐之任。
唐将朱元取舒州,刺史郭令图弃城走。李平取蕲州。唐主以元为舒州团练使,平为蕲州刺史。元又取和州。
是战也,士卒有不努力者。太祖天子阳为督战,以剑斫其皮笠。明日,遍阅其皮笠,有剑□亦者数十人,皆斩之,由是部兵莫敢不尽死,先是,唐主闻扬州失守,命四旁出兵取之。己卯,韩令坤奏败楚州兵万馀人于湾头堰,获涟州刺史秦进崇。张永德奏败泗州兵万馀人于曲溪堰。
八月,戊辰,端明殿学士王朴、司天少监王处讷撰《显德钦天历》,上之。诏自来岁行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