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摆上摊就有人来,顾婆子和顾苒娘都非常欣喜,“几位来尝尝吧!皋比馄饨,是我们家首创的!皮薄馅多!小碗五文钱,大碗十文钱!”
一旁等着的人还是有些不信的看着。
吃过的几小我都赞不断口,“竟然另有皋比馄饨!这滋味儿还真是,好!”
“灯笼先放着!我们再实验实验皋比馄饨!”
打完号召,顾楚寒返来立马把摊位摆上,走马灯摆出来,馄饨摊儿也摆出来。
她们一走,顾楚寒眼神就冷了下来。
顾婆子也表示附和,“咱春联还不是卖到了点钱!家里的那些纸,算是咱赚的呢!”
顾楚寒不说话,表示顾苒娘把馄饨端出来给他们先瞧瞧。
顾苒娘顿时警戒起来,“你们咋晓得我家扎灯笼了?”
顾苒娘抿着嘴,“莫非我家啥都不无能了不成?”
“我们也是听村里说的,说你们又在扎灯笼!”桂婶儿前面的春花嫂子笑着道。
到了十四这天,一家五口百口出动,天不亮就起来筹办,拉着到了县城。
顾苒娘听是村里的桂婶儿,上来翻开门,“桂婶儿!……你们来有啥事儿?”另有别的两个。
“九郎!我们这灯笼……”顾苒娘担忧道。
卖到晌午,带来的馄饨卖了大半,走马灯却一盏都没有卖掉。
顾楚寒笑了笑,“这个也在筹算以内。不过村里从哪晓得我们扎灯笼了?质料都才拉返来!”
汤是提早熬好的骨头汤,馄饨煮出来,直接舀到汤里,加上配料,玄色的炸葱花,几滴红油,简朴又赏心好看。
“谁呀?”顾苒娘先出来扣问。
“我们去县城里卖!卖成啥样,到时候再说!”顾楚寒沉声道。
“我们可不是这个意义!我们在村里听那些人说的,想着还是来劝劝你们,别投了本钱,到时候又像春联一样。你们反倒是亏!”桂婶儿好真是想美意提示一句,这债上加债可不是虱子多了不怕痒的!
“是我啊!”门外人回声。
“好嘞!”顾婆子喊着顾十郎烧火,敏捷的煮起馄饨。
“都在说啊!”顾楚寒反复了遍,迷惑的低声道,“这事只要二伯娘晓得,还不让她往外说呢!”
代价是顾楚寒定的,一碗饺子也是十文钱,内里还是掺了菜剁的馅儿,卤肉面也十文,以是馄饨她也定了十文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