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潆曾听太后提及过这墨客,因先帝原因,她不谈其人,只对其诗作很有赞语。好轻易寻来一本诗集,又觅匠人刻字于竹简上,其中盘曲,交来回回,本日方到她手中。
匠人刻字虽工致,但毕竟学问浅薄,于诗集一窍不通。唐潆校订竹简时便格外当真,倘遇疑处,考虑前后诗句少顷,方以刀子刮去错字,再另添字。她的字师从于太后,日日勤练不辍,现在字架清癯风骨灵秀笔锋藏而不露,但是刻字……
再有人低声呵叱那内侍:“殿下中午憩,你怪声怪气地嚷嚷甚么!爬上去逮它下来便是!”
却半点儿都没感觉累。
太后听着,偶尔点头回应。她该是被吵醒了,觉得急事,未及打扮便出来,三千如瀑青丝披垂在后,没了平日的金钗步摇、翠凤衔珠,更衬得她纤细薄弱。
再被多问几次,竟一本端庄地说:“嗯,我担忧你,担忧你吓着胭脂。”
“你当它熟睡——”唐潆说着话,径直走上前来,到太后身边,为她拢了拢外披的衣服,又与忍冬道,“这是猫狸,在山林里野惯了,危急四伏之下狡兔尚且三窟,况乎它呢?只消略有动静,它便会醒,警悟得很。”
唐潆才扶上木梯,忽闻身后道:“小七,下来。”
伴着这存疑,唐潆绕出曲廊,果见忍冬正从殿里出来,谨慎翼翼地将殿门合上,轻声呵叱过宫人,便将无可何如的目光投向不远处。
太后发觉,唇弯了弯,便要蹲身下来,让它窝到本身怀里。
唐潆被它瞧得心虚,咳了一声,遂向它伸出双手,表示它跳到本身怀里:“来,胭脂乖——”
心中却实在想不通,陛下寻个略通周易八卦的江湖骗子何为?
因这猫狸,是唐潆夏苗打猎时偶获之物,当时该是被兽夹误伤了腿,转动不得,耷拉着耳朵嘤嘤直叫,瞧着分外不幸。带回龙帐中治伤,见它敬爱,又无父母兄弟作伴,遂起了心机,让它可在本身繁忙时陪太后玩乐。
唐潆果然听话,闻声便跳下木梯,跑到太前面前,喜盈盈道:“阿娘,我不担忧它,我只担忧您担忧它,现下看来,您担忧我却比担忧它更甚。”
想起儿时被太后嘲弄“扛媳妇儿”的旧事,唐潆看了看四下的宫人,回顾向她轻声道:“背媳妇儿。”
世人面面相觑,堕入窘境。
话音才落,又被采纳:“这小东西性子野得很,上去逮它,将它弄伤了,如何交代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