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哦?”弘历挑眉道:“倒是为何?”
还是和珅最早回过神来,他朝那商贩点了点头:“多谢小哥了。”
店小二捡过桌边的碎银子,揣进腰间,热忱道:“好说,好说。”
“皇上东巡祭孔,是圣明之举么?”和珅接着问道。
“要不是周大人,将那栈道翻修,我等一起上不知要迟误多少工夫。像现在夏季还好,如果夏季酷热的时候,路上一担搁,山东的大枣还没等运到保定就得烂掉。可现在栈道翻修,一起平顺,我们也就能省下很多时候。”
弘历在保定府没有多做逗留,移驾那日,周元理坦白隶境内大小官员前来送行。年近古稀的周元理刚要下跪,就被弘历伸手扶住了:“秉中啊,你和你的前任杨廷璋,都是大清的股肱之臣。朕晓得你对长辈弟子非常看重,多有照拂。只是此人各有命,僚属出错之时,不包庇包庇,才是君子之道。”
钱沣总算找到了说话的机会了:“难不成周元理将施助的银子贪墨了?”
那商贩挥了挥手:“做我们这行的,祖祖辈辈都是行商。这日子不管好赖都得想体例过下去,人活着,不就为了一口饱饭么,您说是吧。”
“这买卖好,与那周元理有何干系啊?”和珅诘问道。
钱沣本来迷惑的目光猛地聚焦在和珅脸上:“和大人,这你是如何得知的?”
两今后,弘历与和珅、纪晓岚一行按打算到官方寻访。保定府每月的集市时候已颠末端,街头巷尾只能瞥见一两个卸粮食的行商。
“这还用问么,因为我们直隶的官老爷,周元理周大人啊。”
弘历看了钱沣一眼,回身进了一处茶寮。跑堂的一看这几人的装束,立马热忱起来。
“东巡祭孔,于道理相合。”钱沣一面应道,一面谨慎地等着下文。
和珅挑眉道:“和某多问一句,钱大人的折子,是不是与直隶总督有关?”
和珅将袖口理好,这才正色道:“钱大人请讲。”
弘历走上前去,笑着问道:“这位小哥,这卸的都是甚么?”
和珅见小二真急了,赶紧圆场道:“小二哥消消气,我这朋友平日里就嘴笨,小二哥不必跟他普通见地。”
和珅经此提示,也想起来了:“的确,朝廷还下发了救灾的银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