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一段是与凌妆说的,后一段又转向了凌春娘。
凌春娘笑道:“瞧我喜好得,竟然忘了。”说着走出几步,向火线天井中喊了两声。
坐下来喘了口气,程绍美和连呈显重新见礼通了名姓,凌春娘泡上几盏浓浓的胡桃松子茶,端了碟便宜的五香豆干并几个干巴巴的山果子让了一回,坐下搓了搓手,方觉出些许非常,带着几分迷惑问道:“前两年弟弟还让人捎信过来讲侄女儿大婚,这……说的举家迁入应天府,是说娘家还是婆家?”
程蔼见凌妆作小厮打扮,分外别致,止不住几次相问,说话也没个拘束,乃至脱手动脚。
那少女与凌妆序了齿,小上一岁,此时年已十七,竟还未许人家,凌妆见姑母提及女儿的婚事时言辞带着几分闪动,知是必有起因,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初度相见,也不好多问,便亲热地拉了手互通了名字。
凌春娘和程绍美佳耦垂垂转喜为悲,听到凌东城发配岭南,侄女母子几个杭城呆不下去了方转入京中,一则想替弟弟办理,二则想买下屋子兼且持续做些买卖,不由忧心忡忡。
送便送了,凌妆也不先容此中关窍,瞥眼看薛氏瞧见金链子的忧色,猜到她迟早会摸索出香盒的妙处,见她忽地热络上很多,心下不喜,便正了神采,将家中产生的大事向凌春娘一一禀告。
见婆母瞋目相向,忙用手绢遮挡唇边笑意,又道:“便是秦淮两岸,商贾云集,住得热烈些,离我们家近便,不也恰好?”
这是条极邃密的金链子,下方坠了个小小的圆形镂花金香盒,拧开可盛放上些许香料,贴身佩带,可比那些香囊之类结果好上太多。
凌妆发觉娘舅在一旁斜睨着薛氏的女儿,神采古怪,必定是在心疼金链子,有些啼笑皆非,忙向凌春娘佳耦作揖道:“姑父姑母且宽解,侄女同娘舅这就去牙行寻得中人,不难访得适宜的屋子,不几日安设好了,定差人前来接姑母一家畴昔盘桓。”
二表嫂莫氏怔愣:“承平坊那儿不消说了,岂是平头百姓买获得的?秦淮河边的屋子我瞧着也不好,又贵又窄……还多烟花柳巷,不如买远些。”
凌妆好歹劝下了,说先看看姑母家环境再说,要了一套小厮衣服,改了男装,带了龚家老迈阿龙和几包礼品,跟着娘舅骑马一起寻往聚功坊一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