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婉一见就笑了,“这高梁秸杆家里另有很多,你何必从家中带来?”
宁家三房的院子是相邻的,中间只隔着矮墙,春玲嫂子天然能看看到,因她这些日子与宁婉和罗双儿也走得近,便不避怀疑过来问。
因听了幺女的话,宁梁这些日子便用心编起盖帘来,这东西实在简朴,他又用心,一个个盖帘做得划一非常,大的中的小的,排在一处仿佛是用模型做成的普通。因秸杆很轻,用小毛驴驮着的时候便高高地耸了起来。
宁婉顺手拿起来一个看,一样是盖帘,但是爹做的却不一样,高粱秸杆排得非常整齐,串起秸杆的麻绳织成一个个的菱形,又健壮又赏心好看,别的在盖帘的边沿又立起半寸多高的沿儿,正能防着拿盖帘时不谨慎斜了会将菜撒掉,不由得赞叹,“爹,你的手太巧了!”
入了夏,家里菜园中的菜便结出了很多,小葱、菠菜、韭菜、小白菜等最早下来的菜已经吃了些日子,现在茄子、云豆、豇豆、角瓜、丝瓜也结出了累累的果实。
宁婉刚将菜篮子放下,罗双儿就拿着一个刚纳了一半的鞋根柢出去了,见院子里摆的两筐菜就笑着说,“叔明天还要去虎台县吧?”
宁梁是个勤奋的人,伺弄园子也用心,只看宁家大房的菜园子里为各种蔬菜搭的架子便能看出。用长度相差未几的三根细木棍搭在一处,距顶端一尺摆布的处所用麻绳系好,还要在一排架子的上面横着放一根长木棍,将架子连接起来。
宁婉点点头笑道:“可不是?固然卖未几少钱,一则是因为有十几斤鲜木耳要送去,再则就是家里的菜太多了,剩着也是白剩着,另有我爹也不肯意在家里闲着。”
固然是问话,但实在并没有问的意义,傍晚时分宁家采两筐菜天然是要明日一早送虎台镇的,全部三家村的人都晓得的,不过是随便找个话头儿罢了。
恰好这时节各家的菜都多得吃不完,洗洗切切晒晒的不过费些工夫,而在这农闲时候大师的工夫还不是大把的。
到了早晨爹返来时非常镇静,“一百个盖帘,望远楼的掌柜都留下了,三个一文钱,统共给我三十三文钱!”
这时候的菜并不值钱,三家村里家家都种很多,除了自家吃的便都喂了猪鸡,倒免得打猪草了。本村天然无处可卖,马驿镇上价亦极低,就算送到了虎台县也不过四五斤一文。但是爹却不肯意闲着,是以每隔一日给望远楼送一次菜,固然不挣多少钱,但也聊胜于无。
宁婉细看罗双儿带来的高梁秸杆,都是靠近顶端的部分,又直又均匀的,早将内里干枯的高梁叶都摘了去,白净净的正合用,便也不与她客气,取了麻绳和大针,两人在一处做起盖帘。
直到将家里能用来编盖帘的高梁秸杆都用光了,宁梁才停了手,又道:“本年的高梁秸杆下来的时候,我先把能编盖帘的都留下来,其他的再烧火用。”
两人一拍即合,又做着针钱筹议了些事,看着天气暗了罗双儿才回了家。
三人便先在宁家摘了几篮子云豆,洗净以后切成细丝放到盖帘上摆在院子里,说谈笑笑之间就将盛着云豆丝的盖帘摆满了一院子。看到了中午,春玲和罗双儿就回了家,三家又约好下午再去宁家二房,然后第二天去郭家。
晒猫爪儿菜的时候并没有效盖帘,因为猫爪儿菜是整根菜晒的,但是宁婉记得她先前吃过的豇豆干、云豆干都是切成细丝的,另有茄子、角瓜、南瓜等天然也没有全部晒的事理,必然也要切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