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他都不碰电池了,旁人看着这东西的卖相,更没有细看心机,都去看那些电筒――
齐王一封信寄到汉中, 不出数日陕西省就送来了他要的饼干,还搭着几车马口铁盒装的禽、肉、鱼罐头, 纯肉的火腿肠, 耐放的酱肉、火腿、肉松,以及成筐的咸蛋、松花之类。
周王不但与侍卫批示这么说,在给齐王的手札中也一样风雅承诺:他们尽管在外扫荡虏寇,军顶用甚么,只消递一封信来,兄长自会极力筹措,不使他们有贫乏的。
或许觉得神鬼之迹,聚众于彼处拜祈;或许惊得夜逃;也或许视作天然,不加措置……
齐王难以自抑地向前走了一步,成国公行动则更快一步,几近是抢过手电筒,也不怕晃眼,对着电珠细看。
他从怀里取出周王的亲笔手札,双手奉给齐王身边的内侍,而后叫随行的千户捧上来一个小小的黄花梨官皮箱。
望殿下与诸位公侯善加利用,毋负殿周王厚意。
齐王一眼便认出那玻璃珠就是电珠,眯着眼道:“这是将那手摇发电机改成了个电棒子?”
哪怕虏寇发明光柱,这光也照不出人身影,也不留烟气焦痕。探子只消关上电筒,在他们寻来前另觅一处藏身,定不会被发明。且这电筒是人间未有之物,他们于本日见着之前都没想过能用灯照出如许一束光柱,虏寇自更不能,定会为此生出猜忌――
他们的帐子里固然透进天光,这电筒里照出的光却还是清楚可辩,是一道光柱映照着飞舞的灰尘,在帐壁上打出一个圆形光斑。
箱门翻开,暴露三行抽屉,上两行是一行三个的小抽屉,最下是整条的长抽屉。批示使一个个抽出来,只见上头小抽屉里各藏着两支儿臂般粗长的白铁棒,底下阿谁则装了满满一抽屉比上头铁棒细些,有其三分是非的圆筒。
贰心底悄悄纠结,几位将军还在旁没口儿地夸周王和睦兄弟,忠军爱国,为着北伐经心筹划。说到背面,齐王尽听着在他耳边嘟囔:“周王殿下对殿下这般棠棣情深,真教人恋慕。也幸亏宋大人得上天所启,引下雷电来用,这是天佑大郑,必得胜利!”
但也不能不承认,他也就找这位皇兄讨东西,才气要一得三,不怕他在公开拖后腿了。
但是齐王这偏疼论底子没人听到,便是听到了也不会有谁跟着群情。
押车来的是周王府侍卫批示使余远, 足显了周王对此事的看重。
杨大人上去拿了个电池细看,又晃了晃,却没闻声水声。故意翻开看看里头是甚么样,又觉着这电池贵重,不值得为他一时猎奇就破坏一个。
余批示点头道:“我们殿下若晓得这批军粮能有如许服从, 定然欢乐。这些是与雄师用的粮食, 下官这里还为王爷捎了一封信给齐王殿下,另有一箱宋三元与桓佥宪新制得的电筒――”
这光柱可当烽火烽火之用!
这个就不是余批示说得出的了,只道:“这的确是叫电池,桓大人给我们王爷时说,是宋府尊改革过的,不怕摔了流电池液,比本来玻璃瓶的便利。”
一道夺目标黄光刹时亮起,正对着电珠看的人面前刹时烙下一丝暗线。
余批示正自装着别的电筒,好拿给这几位装军看,听他说这话,赶紧解释了一句:“国公,这电是不能遇水的,它遇水就坏了!”
这电筒凭电珠照明,可拿在手中,随身利用, 极便利轻巧。刚制出来不几天,还未曾献到京里,殿下便叮咛先送往军前。
几位将官则行军中礼,请余批示归去代他们向周王请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