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布政使龚大器出声道:“中丞所言极是,现在天下之官皆弃民之官,天下之事皆弃民之事。若如此下去,本朝恐重蹈蒙元复辙。”
是以说官断十条路。
因为这是宦海的潜法则,用杖刑来杀人,不算极刑。
有个记者沈荩,因表露中俄密约,成果触怒当朝,高低决定杀之。但时逢万寿庆典,不宜公开杀人,于朝廷改判他立毙杖下。待万寿过后,再对尸身处以绞刑。
“只是钦差之所为,除了杀几个赃官贪吏,何曾真正整肃宦海。以酷刑峻法,整肃宦海,这不是治本之道。”
当官公道伤害权非常可骇,真要玩死人,还不当罪名的。
清朝时就有一个例子。
“就说若林宗海没有请旨,私行对犯人处以斩刑,绞刑等各种极刑,本抚必然上奏天子,肃除他的官职。但如果杖刑,就没体例了,前朝时有多少大臣死于廷杖,也不见得是天子真要他们的命,辜知府你说是不是?”
巡抚杨一魁与左布政使龚大器,开封府知府辜明已各自坐在一张高背椅上,端起茶盅喝茶。
“林同知此举太草率了,周王说他草菅性命一点不错。若我们包庇,朝廷究查下来,我等恐怕也要吃不了兜着走。”
杨一魁道:“这些藩王滋扰处所已久,乃至滥杀无辜,客岁因禄米之事,围攻有司。当时本抚如果早巡抚河南,就是凭着圣上见怪,也要严惩这些人。”
“如何说得?”
辜明已走后,杨一魁脸一沉,对龚大器道:“辜知府与藩王走得太近了。”
“藩王贵为八议之列,各处所官避之不及,今有林三元出头,整治一下这些藩王。这不是大快民气是甚么?”
此言一出,辜明已的神采很出色。
辜明已道:“当今宦海腐败,实有负圣心,但此非一朝一夕,是从永乐年后至今的积弊。上面官员都道,这从古至今当官都是这么当的,三杨时宦海庸暗一定比明天好多少,但当时犹称乱世。”
“当时周王世子亲身去府衙向林同知讨情,但林同知却疏忽世子之尊,活着子面前强行杀人。行刑后血流于阶,世子几近昏迷,林延潮竟让世子收敛尸首,带回王府。世子回府后禀告周王,周王大怒,致书籍官要本官从肃措置,不然他将越关上奏天子。”
特别是林延潮这等临民的亲命官,一念之善能够救人,一念之恶能够害人。
杨一魁叹道:“本抚幼年负笈就学,立下救世救民之志,反而为官方知知易行难。”
河南开封,巡抚衙门。
辜明己道:“提及酷刑峻法,下官有一事启禀中丞,方伯。昨日周王世枪弹劾归德府同知林延潮,草菅性命,未经请命将其府役私行刑杀。”
杨一魁闻言拍案道:“杀得好!杀得真是大快民气!”
龚大器道:“文书里说,三名周王府府役剥削乡里,强(协***民女,他拿问失实后,各杖六十,但没推测他们挨不住打,被打死了。”
听龚大器说完,辜明己暴露目瞪口呆的神情来。
这此中的分寸,不是看受刑人的体质,而是当官的知己。
龚大器,辜明已都是讶然。
杨一魁对辜明已道:“辜知府,既是周王世子发话,那此事不成不正视,你替本抚去周王府一趟。”
辜明已现在只能自恨不利,这周王世子如何没跟他说清楚此事。如果林延潮杖毙这三人,确切能够不受问责的。
至于辜明已为何为此事驰驱,因为他受了周王世子五百两的好处。若能扳倒林延潮另加五百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