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大明文魁 > 大结局下篇

我的书架

孙承宗长叹道:“恩师,事功已为朝堂显学,现在新政初起,朝廷又是百废待兴,你留下了这么大一个摊子留给门生。但是门生才疏学浅,实不知将来如何走?”

……丧礼遵旧制,以日易月,二十七日释服,毋禁官方音乐嫁娶,宗室亲王藩屏为重,勿得擅离本国。各处摠督镇巡三司官处所攸系,不准擅离职守,闻丧之日,止于本处哭临三日,进香差官代行。卫所府州县官员并免进香,诏告天下咸使闻知……”

顾宪成余生于东林书院讲学著书立作,没有出版院一步,泰昌十一年时病故于家中,朝廷追赠其为太常寺卿,被先人尊为东林先生。

“但是慈宁宫与我等朝臣并不敦睦,”沈鲤向林延潮道,“非常之时,当用雷霆手腕!”

四人皆回身回顾。

乾清宫旁的两根老树也发了新枝嫩叶,火者宫女正勤奋卖力地打扫着础柱,以求在新仆人那留下个好印象。

方出大门,正在宫门外焦心等待的文官们,一见到太子走出宫门,皆是拥了上来。

林延潮道:“臣只答允陛下让太子贡献皇贵妃,此孝在于符合于礼法,反面礼法之事,恕难从命。”

“老爷,我在于大宗伯那再干几年,然后回籍服侍你。”陈济川对林延潮道。

官员们从三个方向连续赶来,先是一小我,然后几小我,再接下来一群人,统统人官员皆跪在阙下大哭。

远远的一群从义学里退堂的蒙童们,正整齐齐截地躬身向夫子施礼。

王安笑了笑道:“当初传位圣旨之事出了差池,换了是谁也不安其位。这田义一走,孙公公就要汲引为掌印,而寄父则将提督东厂。田义真是何其昏聩啊。”

延潮三年不任,任之以社稷为己任,高低多有肘制,常以事而无功自叹,然不负救正救时之名。平播州,开海贸,革漕弊,举新钱,废火耗,兴教养,相业非常。延潮初官任气好矜,及入当局反却刻薄有容,与辅臣赵志皋,张位,沈鲤皆相厚善,而至临大事,决大议,决然莫能夺。

“臣谢过陛下。不知陛下有何事咨臣?”林延潮坐在御案旁的连椅上。

“你大权在握时,切不成滥加朝廷恩情,不以世人之是非为是非,但又要适应民气,适应天下局势而为之。将来国度何去何从?不在于皇上,不在于你我,也不在于崇信诗书的读书人,而在于老百姓的柴米油盐,一日三餐!”

当是时,两宫三殿灾,连岁间变异迭出,又兼东事复兴,矿税横行,微延潮,国事即殆。帝不得已起之。

陈矩悄悄拭泪道:“回禀陛下,臣……不知。”

不久旨意到了,御准林延潮去官回籍。

“惊天动地事功必是如履薄冰踏过,不以小智小慧樊笼百姓,而施以忠孝大义管理国度,此二者皆你之长,而吾忖己未能有之。皇上是如汉文宋仁的仁君,你乃潜邸之师,正视十倍于吾,故你不必似我束手束脚,大可罢休为之。至于我留下的学说及徒子徒孙们,他日皆是你之臂助。”

林延潮沉吟了一番道:“此事不急,先把太子请殿外来。太子安危才是最要紧的。”

林延潮听此不由唏嘘,而台阶下很多大臣们亦开端哽咽有声。

Ps1:这份圣旨是万历四十八年的。

林延潮见此正色规劝道:“殿下需有人君之度,母子之情放在今后再叙,请殿下移驾文华门。”

两个月今后,新君已御大宝一个月不足。

初春时节。

这时陈济川端来一壶酒两个酒杯。

推荐阅读: 封神之召唤猛将     老祖宗在天有灵     青梅有点甜:傲娇竹马别太宠     伪装死亡     徒儿你无敌了,下山去吧     神魂之冰之爱     凶猛仙妻也重生了     炼药大仙     萌妻来袭:大叔消停点!     繁华江山梦     寒门枭雄1     济仙途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