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实不相瞒,因为这部书还没有说完,并没有正式出版,只要些喜好这部书的人,誊写了一些大抵,在两个月之前,连续传到了都城。”
豢养强盗,交友本国,光是这两条,就能废了崔氏一门。
气得赵祯一拍桌子,震得茶壶茶碗乱响!
陈琳也是一愣,出了神童,当然是丧事,如果这位聪明的少年不但会写话本,还能为朝廷分忧,那可就是士人的榜样了。
“薛香灵扶危济困,赵守贞知恩图报。更兼彼苍有眼,好人终得好报。真是一出好戏,好啊!”
会写东西,又能为朝廷着力,真是可贵啊!
赵祯拿起了包拯的扎子,顺手翻开。
赵祯从戏台返来,往寝宫走着,一边走,一边感慨。
陈琳痛快答道:“老奴抽暇问了梨园子的人,他们说这部《锁麟囊》来自沧州,是一个茶社平话人报告的,不但是《锁麟囊》,另有一部叫做《珍珠衫》,都是别人未曾说过的段子。不过最吸惹人的还不是这两部。”
小小的沧州,大大的蛀虫。赵祯不但是气愤这么简朴,大宋还没有从元昊造反当中缓过来,物价飞涨,军费暴增,使得大宋的财务呈现了庞大的赤字。
“陈伴伴,真是玩物丧志啊!竟然为了一部话本,担搁了朝政,你去把群臣的奏本取来吧。”
“的确反天了!”
“陈伴伴,你立即安排人手,好好照顾朱秀士,绝对不能出一点不测!”
有功赏,有过罚。赵祯当然不会鄙吝犒赏,他细心看着包拯的扎子,此中提到的功臣很多,但是一个名字让他面前一亮。
“官家,朱秀士有了!”
白发苍苍的老寺人陈琳陪笑道:“谁说不是,老奴听了一遍,也感慨很多。官家说得好啊,彼苍有眼,官家几十年如一日,爱民如子,连一碗羊肉汤都舍不得喝。老天爷会厚报官家的。”
……
新送来的15章更加全面详细,赵祯看得津津有味,不看完舍不得睡觉,的确成了王宁安的铁杆粉丝。
一个天子,不是节约仁爱就够了,还要有魄力,成心志,大宋国朝远远不像大要上那么繁华安宁,实际上已经是积重难返,弊端丛生。
陈琳安排的人手只用了十天,就跑了一个来回,他们的手里还带着最新出来的15章《三国演义》。
“陈伴伴,传朕的旨意,赐王宁安儒林郎,白银一百两,玉快意一双,竭力他好生勤奋,为国效力。”
再看一本,便能够歇息了。
陈琳的确会办事,他让小寺人把汇集到的文本献给了赵祯。
他迷上了《三国演义》,固然是小说家之言,但是此中勾心斗角,文韬武略,地点多有,各种人物斗智斗勇,更是让人大受开导,赵祯都感觉获益匪浅。
赵祯指着王宁安的名字,又把《三国演义》的手抄本拿了过来,封面上鲜明写着“王公宁安著,某某手录”。
当年刘太后独揽大权,方才即位的赵祯形同傀儡,陈琳不离不弃,照顾了赵祯几十年,君臣两个更是像朋友。
作为大力支撑新政,又一手毁掉新政的天子陛下,赵祯心中不免忸捏。
朕不过是守成之君,既不能光复燕云,又不能改革弊政,实在是算不得好天子,以是老天爷降罪,年近不惑,连个儿子都没有,这就是朕的命!
“有!”
“老奴遵旨。”
赵祯赞叹着,翻到了最后,就是包拯开列的产业清单,钱60万贯,银45000两,黄金8000两,东珠3斗,骏马100匹,此中北地马4匹,貂皮150领,金银器皿500件,田产20000亩,酒坊12座……各种折算,差未几有150万贯之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