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大唐顽主 > 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浈的决定

我的书架

郑畋所言无疑让李浈的心倍感震惊,而郑畋的这番心声无疑也代表了当今文人士子的心中所想,在大部分士子们看来,读书的目标就是一为仕进,但更首要的倒是不甘庸碌平生。

郑从谠为中书舍人,可谓已经踏上了宰辅的必经之路;高骈为神策军都虞候,手握禁军部分兵权;而郑颢为右拾遗,乃是陛下身边靠近之人;只要郑畋,不过是个还未上任的小小渭南县蔚,与旁人比拟起来虽算不上云泥之别,但也足以教民气中不快了。

或许从没有如本日这般称心恩仇,郑畋说罢以后连饮七杯,竟脱去袍衫鞋履,在堂下自顾起舞。

“哈哈哈,他还能有甚么,不过是郁郁不得志的牢骚罢了!”一旁的郑颢大笑道。

醉意微醺的李浈望着大明宫的方向遥遥一拜,因为此时现在的他做了一个决定,一个即将窜改大唐运气的决定,一个完整背叛了史乘的决定,更是一个危急重重又非常艰苦的决定。

“不知贤兄所言何物?”不待李浈答复,严恒倒是抢先问道。

“是啊,缺的是个机遇,可这机遇又在那边呢?”郑畋苦笑道。

“但藩镇业已做大,想要摒除何其之难!”李浈紧接着说道。

“不错,摒除藩镇之患绝非夕年之力可为,且稍有不慎便重蹈安史复辙,但,即便花上十年、二十年去做此事,对我大唐来讲也是千秋万世的功业!”郑畋说着竟起家而立,慷慨激昂之状令世人无不侧目。

郑畋侃侃而谈,神情时而激愤难平,时而潸然泪下,时而厉声怒喝,时而悲呼叹长叹,令得在坐之人无不感同身受、击节称快。

“然,知其弊易,去其乱难!”李浈皱了皱眉头沉吟说道。

“抛开这般非论,不知台文兄对藩镇如何对待?”李浈摸干脆地问道。

郑畋想了想后,缓缓答道:“藩镇起于天宝十大节度,起先只掌一地军权而不涉民政,但自开元前期始藩镇逐步统辖军政大权,已与分封盘据之诸侯无异,而此也是安史兵变的本源地点,兵变发作以后玄宗为振军心而又使藩镇数量倍增,而后虽安定安史叛军,但河北三镇节度仍由叛军所部担负,而正因如此,直接导致河北三镇始终盘桓于朝廷边沿,据闻时至本日河北三镇竟另有百姓称安史叛贼为二圣,可见其已深切民气!”

是夜,世人酩酊而醉,席地而眠,李浈望着横七竖八躺在地上的这几位,心中不由暗自感慨,在后代史乘中一个个振聋发聩的人物,谁成想现在会在本身面前这般放浪形骸呢?

闻言以后,郑颢与郑畋等人相视一笑,道:“琴师、歌姬啊!以泽远之才名府中如何能少得了这些呢?不然岂不是白白糟蹋了这才子之名?”

而郑畋无疑是荣幸的,因为将来的他必将会灿烂万丈,不但如此,或许因为本身的呈现,郑畋的平生即将完整窜改。

闻言及此,郑畋面带笑容将杯中酒一饮而尽,而后长叹一声。

不待李浈发问,郑畋便紧接着说道:“纵观历代乱世,无一不是君明臣贤,太宗文天子继位之初,内有义兵起事,外有突厥犯边,其政局动乱远胜今时,但太宗天子举贤纳明,朝野表里高低一心,文有魏征、玄龄等治世能臣,武有二李、尉迟等百战之将,方才成绩了贞观之治,也被后代君臣奉为表率,而玄宗明皇之初亦有姚崇宋璟、子仪光弼,以是才有开元之盛,但无法玄宗暮年昏聩,亲小人而远君子,如李林甫、杨国忠之流,导致安史叛军攻入长安,细想之下,藩镇也好、宦权也罢,皆是自开元晚期而发,由此来看,乱世之难不在内忧内乱,而在君臣之心!”

推荐阅读: 我真没想出名啊     千古江山     洪荒人祖,开局加入聊天群     农门小媳妇:随身带着APP     撩一送二:总裁大人,套路深!     味香     不灭龙帝     倾世毒医:夜帝,请自重     狼行三国     隐婚1001夜:慕少,宠翻天!     蹉跎惘少     次元探险:扮演瑞克,队友死侍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