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献忠自号“八大王”,又称‘黄虎’,看上去有四十来岁,气质彪悍,双目炯炯有神,禅房里,七八个精干男人围坐在张献忠两旁,这些人有他的义子李定国、刘文秀、艾能奇、孙可望,智囊潘独鳌和徐以显。
看张献忠欢畅的模样,潘独鳌瞟了徐以显一眼,对劲的对他挤了挤眼,这才说道:“据史料及佛经《禅门日诵》记录,明朝1393年间,进士出身、曾任布政使、按察使、通政使的李道元,因“蓝玉”案,其党一万五千人被诛,李逃往少华山削发,自起法号“丧吾”。丧吾和尚在少华山清心崖埋头修持而悟道,遂将少华山改名为大悟山,大悟山一时成为佛教圣地。自此,大悟山的称呼便因循至今。”
大悟山阵势险要,它北依大别山,南窥江汉,处江汉平原,扼南北交通咽喉,进能够据三关,通豫皖,预驰中原。大悟山属大别山脉,主峰金顶,海拔813米。其东南麓原建有寺(即大悟寺),俗称老庙。
大悟寺门口站着十来个精干的保镳,不远处的树林里搭着很多的破陈帐篷,一群群的农夫军兵士在树林里或坐,或站、或走动,大师在谈笑着。
对他拱了拱手,转头对杨庭麟道:“我们出发吧。”说完,就走出了南阳行辕。
“徐智囊,这大悟山,名字起得有点怪,内里有个甚么说道,你给咱老张说说。”说话的是坐在椅子上的一个廋高而长满黄色的络腮胡的男人,他就是张献忠。
崇祯三年(1630年),张献忠在故乡堆积十八寨农夫,构造步队呼应王嘉胤。
几经烽火,古刹现已荡然无存,仅剩一些雕花条石、础磴之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