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太后驾崩,皇上亲政不过数个时候,杀机已现,留我下来本来是如此企图。良弼心中对于天子的印象完整窜改,这哪是脆弱无能、瞻前顾后的天子,这清楚是深谋远虑、杀伐判定的帝王之气。祖宗幸甚,我大清有如此皇上。
“汝觉得谁为大奸大恶?”
“禀皇上,主子按太后的懿旨出宫办差,现在刚赶返来覆命,没想到……没想到……”说着说着言语又哽咽起来。
“就只剩下第一镇了。”铁良解释道,“按太后的叮咛,第一镇也是要一样犒赏的,可主子为了打发段祺瑞,先把东西给第一镇了,第一镇的那份还没下落呢。”
……
有幸啊,没有看走眼!林广宇内心叹道:这是真正的铁血男人!“卿是要朕依圣祖康熙爷擒鳌拜前例?可惜朕无康熙爷手腕与本事,颇费考虑……若朕早有定见,10年前便不是如此了局。不过袁世凯已被朕略施小计困于大内,只虑其耳目浩繁,大内亦有暗线,朕心非常迟疑。”
“带械否?”
“无妨,陆军部尚书有20卫兵随行亦是平常,卿之忠耿朕心中稀有。”林广宇欣喜他,“朕给你留2个卫兵,其他18人全数听朕批示。6小我给我看住宫门,谁敢擅自收支一概格杀勿论,另有12人给我宫内防备,特别是袁世凯在的东昌廊一带,专门派4小我给我盯着,毫不能让他逃出去……得,你顿时把人传出去。”
在政治上,袁世凯担当了李鸿章的衣钵,在朝廷表里构成了极大的干系网,奕劻父子、那桐、徐世昌、李莲英等皆是他的羽翼,唯有召拢宗室中的仇袁权势方能与之对抗;在军事上,袁世凯借着小站练兵的契机,具有了对北洋六镇的节制力,急需找一个能够在军事上对抗乃至制约袁世凯的人选。
“臣愿提三尺剑亲手诛此贼,上符国望,下慰民生。”
“袁世凯?”固然对良弼的反袁态度并不思疑,但林广宇决定再摸索一番,“朕虽久困瀛台,但亦传闻袁世凯对卿非常看重,曾三番五次聘卿出任要职,如此赏识,汝为何反说其报酬大奸大恶?”
“皇上毋忧,臣已有定策,定送老贼上西天……”良弼神采凝重,用手指在空中写了一个字!
“袁世凯!”答复掷地有声。
“回皇上,主子在大内也用不得卫兵,就全数留下听候调派,主子顿时去调第一镇。”
颠末刚才的一番问答,良弼对天子的印象已大为窜改——天子已经不是昔年毛毛躁躁、做事不计结果的莽撞青年了,可杀袁一节干系太太严峻,当断不竭反受其乱。
“喳!”用不着铁良亲身跑一趟,一旁的小寺人拿了手谕便去宫门处放行了。
“铁良,你起来罢。”
“禀告皇上,铁良大人求见。”今儿福昌殿的寺人算是倒了霉,折腾到这么晚还不能睡觉——皇上都不睡,做主子的敢睡?不要脑袋了?
“太后让主子把段祺瑞所属的第六朕调回涞水,换臣直接统属的第一镇入城拱卫。”
“皇上圣明。此正老贼包藏祸心、阴收羽翼之诡计。我大清自日本陆军士官黉舍毕业者为数很多,返国后即便重用最多出任管带营级,老贼第一次来聘,便要某出任标统团级,被婉拒后又邀某出任协统旅级,如此三番五次,另有不薄金银厚礼……某狐疑夙起,公开调查后发明,所谓北洋陆军实则已变成袁世凯之私军,官兵高低但知有袁宫保不知有大清,更有军队供奉老贼长生牌位,日日上香祈福的故事——臣据此鉴定袁世凯有不臣之心,所谓招揽重用臣,不过将来篡权夺位时企图借助臣满人之身份,宗室之职位或为其鞍前马后,或为其摇旗号令……臣虽痴顽,犹记本身为爱新觉罗以后,要保祖宗江山,怎可拱手相让别人?老贼能够利诱别人,却骗不了我良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