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,元当局第一次和方国珍较量,是因为不熟谙海上战役而失利,情有可原,但第二次,却失利在陆地上,并且是不战而溃,这就不管如何都说不畴昔了。
方国珍为甚么又搞第三次反动?事情需从黄河提及。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,但倒是位歇斯底里的母亲。“三年两决口,百年一改道”是这位母亲大人的脾气特性。从周定王五年(公元前602年)到1938年蒋介石先生为了反对日本而在花圃口决堤放水的2540年中,有记录的决口众多年份有543年,决堤次数达1590余次,主河道经历了五次大改道和迁徙。洪灾涉及范围北达天津,南抵江淮,包含冀、鲁、豫、皖、苏五省的黄淮海平原,纵横25万平方千米。到了元王朝,黄河母亲更是抽风,终元一朝,它冲出牢固航道就达200余次,无数苍存亡在它那黄黄的泥浆里。
这片火海所过之处,无坚不摧,所向披靡,短时候内攻占多个计谋要地,直逼江浙。元当局仓猝号令江浙方面作好堵截刘福通的筹办。江浙方面当即动员军队,筹办北上。
刘伯温对这位老友短时候内的窜改感到吃惊,不过贰内心还是佩服高则诚的勇气,因而,写了《参军诗五首》为高则诚壮行,预祝他班师,当然更预祝的是,当局军能完整剿除方国珍,班师。
元当局故伎重施,又向方国珍抛去橄榄枝。被派去的人是台州达鲁花赤泰不华。此人招降方国珍,是一百个不肯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