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圣殿别名大成殿。“大成”,取自孟子“孔子之谓集大成”,当今官家尊孔子为“集古圣先贤之大成”者。此殿是书院祭奠孔子及其门徒的处所。殿正中有先师孔子行教立像,原为昌代吴道子摹绘。上悬清楚定帝御书“万世师表”匾额,像下有石龛、石香炉、石花瓶等。后壁有朱子夫手书“忠、孝、廉、节”四字。殿中摆布神龛有线雕“四圣”石像:复圣颜子、述圣子思、宗圣曾于、亚圣孟子。殿旁两侧神龛另有十二贤线雕小石像。
走到近处,冯过几人稍稍惊诧。所谓“白鹿洞”只是一个山壁上挖出的半圆形石洞,高宽皆丈余、深两丈余,内墙砌以花岗岩石、地铺石砖,皆较平整,一只小石鹿蹲卧在石基上。
书院本日恰逢休假日,部分学子或回家或探友或玩耍,留在书院的,或在桂树下,或在溪流畔,或在桥石边,手持书卷或高读或默诵,貌甚萧洒。见杨长孺领着人到处游逛,只冷静的看上一眼便做本身的事。
立于台上,但闻桂子飘香,见枫叶流丹。极目远眺,但见青山郁郁葱葱,翠色尽染,又有那云雾环绕,层峦叠嶂,迷朦绰约。这份秀美可为诗,可入画,可放歌,可佐酒。
诸品德嚼词中“不恨前人吾不见,恨前人不见吾狂耳”,只觉冯七郎实在是有张狂资格的。至于“知我者,二三子”竟是非常应景,徐元杰刘几沾沾自喜,以“二三子”居之,乃至连杨长孺都有些莫名的窃喜。而“白发空垂三千丈,一笑人间万事”如许的句子……夸大修辞伎俩嘛,没需求叫真。
白鹿洞书院地处四山环合的位置,看起来就像一个山洞。大昌时洛阳人李渤和他的兄弟在此隐居读书,当时李渤养白鹿作为宠物,收支跟从,故而有白鹿先生之说,而白鹿加这个形似山洞的处所便被人称为白鹿洞,厥后的书院院长干脆自称“洞主”。
如李燔这等“见多识广”对笔墨相差敏感的文坛大咖亦是惊赏不已,言称冯改之制文功力高深,观其院试时文令人称绝,便是放诸乡试乃至会试亦可过关,对《师说》、《陋室铭》和《菜根谭》更是赞不断口,连称此子大才,不但在平辈中出类拔萃,便是放诸天下亦不成多得。
诸人长揖敬众先贤,必恭敬止,慎重其事。
转过圣经阁便是书院核心处——明伦堂。
一番寂静追思过后,在杨长孺的引领下,世人由明伦堂向北,便到了后屏山,远了望去好似一幅碧绿的屏风,上烘托着一座两层楼台。
思贤台,乃是当年曹汴建亭台上,寓“睹台思贤”之意,故名思贤台。台平面呈正方形,亭为木布局,平面呈正方形,歇山顶,双层斗拱托檐,中开一门,四边有木制花窗,前护花岗石质围栏。台上四周有石板围栏,栏中镶有石刻,有诸贤所理“理学渊源“、“思贤台”、“仰止处”、“空中楼阁,静里乾坤”等墨刻。
不但有对青山的投射,另有青山对本身的采取,对劲之分享,回环来去而绵绵不断。此句是多么的浪漫与萧洒啊——遥遥相望,青山闪现在面前,那幅娇媚多娇的模样让人怦然心动,青山巍巍,萧洒安闲,不拘于一板一眼的布局。推己及人,与青山相望的过程中,青山也该是劈面前之我也有一样的认知。
冯过只觉诸多情感在心头酝酿,不吐不快,乃大声吟诵道:“我见青山多娇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”
而受父亲影响甚大的杨长孺则是佩服于冯过的诗词功力,自发是千万写不出如此笔墨的。此时听得对方随口吟说的句子,不由得冲动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