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在这时,一向充当隐身人的贾小春忽神采一紧,盯着远处湖面,那边稀有十艘快船正快速驶来,船上模糊可见人影绰动,看其驶进方向应当便是含鄱口。而那些船上并无任何旗幡,明显并非海兵舰队,那么会是何路人马呢?
明伦堂,别名彝伦堂。南唐知府翟溥福建。砖木布局,白寺灰瓦,人字形硬山顶,四开间,前有走廊,系书院讲课解惑之处。
冯过只觉诸多情感在心头酝酿,不吐不快,乃大声吟诵道:“我见青山多娇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。”
文人相轻自是不分春秋段的,杨长孺出身王谢,又有个文宗先生,免不了有几分傲气,哪会等闲推许别人?但冯过无疑是个不测,从他传播在外的作品来看,诗词有之,散文有之,乃至另有话本,诸如此类,每种体裁都精擅。
一行人渐次进了书院大门,门内为一院落,东西为配房,北为御书阁。院内前段青砖铺地,后段为花岗岩、青砖和卵石铺地。西配房亦即洋池之东配房,廊柱联“雨过琴书润,风来笔墨香”。东配房廊柱联“傍百年树,读万卷书”。
立于台上,但闻桂子飘香,见枫叶流丹。极目远眺,但见青山郁郁葱葱,翠色尽染,又有那云雾环绕,层峦叠嶂,迷朦绰约。这份秀美可为诗,可入画,可放歌,可佐酒。
思贤台,乃是当年曹汴建亭台上,寓“睹台思贤”之意,故名思贤台。台平面呈正方形,亭为木布局,平面呈正方形,歇山顶,双层斗拱托檐,中开一门,四边有木制花窗,前护花岗石质围栏。台上四周有石板围栏,栏中镶有石刻,有诸贤所理“理学渊源“、“思贤台”、“仰止处”、“空中楼阁,静里乾坤”等墨刻。
冯过等虽透暴露想出来观光的心机,杨长孺只装不觉,只好作罢。毕竟此处所保藏册本多为贵重孤本、古本,便是书院弟子也是等闲可贵一入,更何况是外来客人。
一番寂静追思过后,在杨长孺的引领下,世人由明伦堂向北,便到了后屏山,远了望去好似一幅碧绿的屏风,上烘托着一座两层楼台。
杨长孺不无高傲地说道,数百年来,自李燔担负堂长后,白鹿洞书院达到鼎盛,各地学者云集,讲学之盛,它郡非常。
诸人长揖敬众先贤,必恭敬止,慎重其事。
白鹿洞没甚看头,记念意义多些,世人又上二楼。
棂星门,棂星门院,礼圣门,礼圣殿,朱子祠……一起走来,儒家气味劈面而来,叫人不恐大声语,惊骇先贤灵。
转过圣经阁便是书院核心处——明伦堂。
而受父亲影响甚大的杨长孺则是佩服于冯过的诗词功力,自发是千万写不出如此笔墨的。此时听得对方随口吟说的句子,不由得冲动起来。
院中设六边形石桌一张,桌下石柱刻有精美的浮雕狮子滚绣球、猛虎下山、奔马以及狼嚎图案,石桌四周另设六个青石鼓墩。院中有两株老桂树,朱子爱桂,花圃正中公然是桂花树。院中另有扁柏、地栽麦冬、马褂树、芭蕉、棕树、柳杉、水杉、罗汉松等各色树木。金秋时节满树桂子,小院中香气四溢。在这里傍树读书,依风濡墨,真是修心养性的好去处。
走到近处,冯过几人稍稍惊诧。所谓“白鹿洞”只是一个山壁上挖出的半圆形石洞,高宽皆丈余、深两丈余,内墙砌以花岗岩石、地铺石砖,皆较平整,一只小石鹿蹲卧在石基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