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动或一静,或成心念生,
如有师来,彼等甚爱,虽学彼法,而不自悟,统统迷惑,专求师解,统统疑问,不自求破,烦劳师者,如是愚痴懒惰之人,虽修百年,未有一日入正法门,未有一日登正法殿,未有一日行正法道,盲修瞎炼,虽或有验,亦是镜花水月,了无实得。
颂:
精力自摆荡,神化有浊净,
善恶在自心,罪福不成论,
诸欲生诸爱,因而仇恨生,
若不自发觉,不久堕邪魔,
世人皆知,诸法是船,世人学法便是乘船,了诸法义而离开诸法即到此岸,如是观点,为迷者作安抚说耳,世人却不思真本,怯懦懒惰之心,以此愈重,是故乃逢彼划一船师徒之言。
诸大修行者,自明令人明,
若心无正见,不能正定圆,
凡人对望,观见气色,即说精力好恶,精为精华,神为神明,精之神,名为光芒,光芒者,润也,受泽润者,色彩不凋,精华充满,光芒外散,凡人观见,乃说敬爱,洁白无瑕,纯粹软滑,视之夸姣,乃生爱好。
若不能自主,即生下劣情,
寄随之劣性,感化人缘聚,
虽久劫轮转,而表情不转,
具足统统力,成绩统统智,统统众生情,了尽名圣情。
苦修于长年,漏心填不满。
颂:
六合立虚空,人自主于地,
是故为众说,莫自怯懦行,自知自下劣,便是大英勇,
虽与圣者住,心劫灭彼身,
是故当费心,思过永无止,
颂:
何为大修行?无师之道也。众修士之宿世结使重孽所无知,聪明不明,德行不发,是故心志怯懦不敢独行,或智量有差不能自悟,虽爱修真,而至心不现,幻劣心性,常摆布之,使生懒惰、怯懦、痛恨,渐而乃生骄易、傲慢、邪见,因而成为暴虐之士,心志公允,思惟邪劣,不信因果,不爱圣德,恣欲纵情,不尊品德,或修入邪,自堕鬼魔。
知错能忏改,大善乃自生,
邪信心不敷,尚能够出离,
世人自有神,身心浊不见,
古往以来,诸得道者,虽从师学,而单独修,诸大圣者,道听途说而能自悟,独修独行,而能成绩,彼人成绩已,复能使众迷自明,能成绩人,诸圣得道已,复能令人得道,如是大成绩,甚难罕见。
师徒假人缘,迷情堕依性,
诱人劣心,懒惰甚重,投机取巧,偷心甚重,何故有此心?以彼等怯懦心重故。怯心贼人,焉敢独行无人郊野,于无知前路,迷茫当中,焉敢独往,如是怯贼,则爱取巧,以怯懦而生诸下劣心,彼等不能独立自主,虽欲修持,而不能入正门。
眼神发散,照见天下,比方日月晖映人间,日光所照,即有温热,月光所临,即有清冷,世人双目,发散神光,所照临处,亦复如是,比方灯光,所晖映处,亦有温凉,凡人精力不调,气血有浊,心神不明,被众生照见而不能发觉,是名无知。
心自主诸情,乃能够自生,
神明心亦明,夺目气亦明,
以其愚痴见,坏却正法船。
内敛精力而修持之士,精力内明,光芒外照,一身精力平宁,若初修者,不善调摄精力,是故常有精光外露,诱人谓之善修,而诚不知是彼粗陋,外露精力耳,若善调摄精力者,气味顺乎六合之理,精力秉于阴阳之变,隐显随便,凡人难辨。
世人自故意,浊劣不能见,
统统休咎事,在此心立根。
畴昔及将来,情面总稳定。
大道修持者,斯须不成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