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是学静,乃为修真第一事,此为根本,此基之坚毅,为厥后行道之安顺也,若欲修真,此是第一,无此根本,统统修行,如沙聚塔,毕竟不成。
修真即须用至心,一丝不真非全真,
真情非无情,无诸妄情也,痴迷恩仇内,妄情岂至心。
以愚痴言,作如是说,实修者谨慎处置,丙申年三月廿七日记之。
无明亦无暗,无色亦无空,以无统统故,能含统统有。
心便是身身即心,心身只在显教门,
世民气亦然,有正亦有邪,若能涵容者,正邪无争斗。
人生六合间,当学习六合,
念来忽念去,思来或想去,心恒住平静,静处净性立。
颂:
后代众生,心机浊乱,乃至浊劣,使人间多生忧?,于其起居不尊六合,于其身心背叛品德,因而聪明短浅而妄图富强,放流毒于人间,爱好恣欲,侵害身心寿命,以是人缘,不得长乐,以是人缘,人间修行之法,自古以来,皆因世道流变而迁演。
歧途众生本非邪,与真圣者来一处,邪若不邪即归真,真若不真即入邪。
真邪亦是阴阳转,同生异名非有乱,举止不定自心乱,自心定处即得安。
如是世人迷入骨肉中,贪爱于血肉之妄情,忘失无贪真意,乱臣贼子直入君位,自名为我,而实乱贼也,世人认此贼为自我,实是昏昧君主,非自主者,岂为修真之士哉
修真之士,当明道情,人间妄情,贪爱沉重,堕留存亡,斯须罢了,诱人慧薄,不信存亡,彼不修行,倾丧德行,亦无圣心,鲜有贤智,诽谤丛生,若无缘者,不成轻说,使诱人生非议,开罪无量,亦障自真圣路。
心居世外身住世,身心一等何有分,
欲学此法者,于身当得安隐,于心当得安宁,心止于安好,行于人间,虽复得真,各以缘法而行动,即有不同,故于有为中,有为诸行有不同也,是故修真之人,不成以计着无谓之事。
渐修其真者,系念于当前,至于忘身心,一念不能动。
颂:
聪明何所来,无智无慧地,以二元入一,一归〇亦灭。
比方人间人,心得净胜意,自念居物外,与物共游戏。
欲寻正道者,当见正道,观于正道,改良即正,是故正邪,常是两立,自观身心,亦有正邪,正邪为臣,真一为君,以至心统摄,比方天覆众生,正邪不能乱也,比方内心,遇弃取时,有舍有不舍,二种情性,有二种分,一为想分,一为情分,舍中有想分、情分,不舍中亦有想分、情分,舍中有想、情之辩论,不舍中想、情亦在辩论。
德行圆成破愚痴,统统智人不动地。
器薄者分修,以肉立命基,渐弃于妄心,妄尽亦名真。
如此二种自生,人之存亡,乃有不同,表面六合,以此二种,亦现盛衰存亡之变,六合**乃风水火地四种气味交运而成,此四种气不能越六合,若六合譬为一身,即此四气在身内运转交合,化为雨露,六合之身,为之清爽,万物众生,以之得生。
诸修真之士,当须自量其力,欲作多么修持,欲行多么法,莫生攀比计算,莫堕两边见地中,诚意理心,收心摄性,安止身心而涵养德行,草头法得,可期圣界,心无圣德行,定不为圣真。
最上奥妙道,不成思议道,从最微末法,不攻而自下。
世人学静时,难离常日思惟风俗,各种思议,欲将思路依托于某处,若心无依托,则乱想纷繁,是心不收也,若心暂收而妄意常动,是性未摄也,当以放心而收乱心,当以定性而摄妄情,修习谙练,天然得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