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别,就是14载。外祖母因整天思念女儿,老是以泪洗面,几年后便带着遗憾放手人寰。外祖父虽是不提,但内心里想必也应是懊悔的,早早的便惨白了头发。昔日恒驰疆场、令敌军闻风丧胆的“定国将军”,花甲之年就已缠绵于病榻。直至上月,驻守边陲的母舅接到家书,知外祖父已光阴无多,临终前终究想见一见女儿及她当年腹中的孩子。因而,才有了母舅苏阳寻我未果、遵循康婶惧罪他杀前留下的线索、引出渭州城搜索一事。
我昂首望向母舅,很安静的摇了点头:“娘亲没有说过,如果母舅晓得,还请奉告宸儿。”
春日里的杏花树,娘亲坐鄙人边,粉白的杏花瓣定是落满了她的肩头。我本想说不必了,我从小到大,没有荡过秋千,娘亲也从未和我提及过她少时关于秋千架的影象,或者说,娘亲对于她的畴昔,仿佛是影象里被抹去的一块空缺,随她的流浪一起安葬在了身后。可我只悄悄的启了启唇,将那一段令人伤感的话吞咽了归去,悄悄的跟在母舅身后,持续听他追思。
“宸儿,你母亲有没有和你报告过你的出身?”母舅俄然问我。
车马一起行至城东,外祖父的墓园依皇陵而建,寄意身后常伴君王。陵寝约占着半个山头,葱茏的冬青树远远的由山脚蜿蜒至山腰,掩映着清一色白玉石制作的陵墓。因为外祖母几年前就已葬入,遵循她生前的习好,陵墓廊栏两侧每隔几步就雕立着一尊形状各别的佛像。外祖母乃我朝已故诚王的女儿,算起来宇文成泰还得叫她一声姑祖母。她与外祖父合葬此处,既伴跟着夫君,又远远的瞻仰着本身的亲人。
母舅悄悄的叹了一口气,月光轻柔的照拂着,在他威武俊朗的脸侧留下一个淡淡哀伤的暗影,他的双眸即便现在在柔嫩的月光下仍然像猎鹰一样锋利敞亮,像泛着冷冷的寒光。他苦笑着摇了点头:“你母亲当年甘愿被你外祖父赶削发门,也不肯流露半分,沈秀从小和她一起长大,比我这个做哥哥的还要靠近,她也说不晓得内幕,看来,你母亲是铁了心的要将这个奥妙封存起来。她临走前可曾留下甚么话或者物件给你?”
我点头称是。又坐了少顷,夜渐沉,母舅起家拜别,叮咛我早些歇息,只怕这几日还要辛苦。
出殡之日,朝安城沿街百姓主动吊挂起白纱,因为我大周天子宇文成泰也要亲临,是以,沿街两侧均有官兵把手,很多白叟只得远跪于外侧为外祖父挥泪送别。母舅与轩哥哥手持哭杖和引魂幡引棺而行,我与舅母、如霜姐姐等女眷坐于马车跟从厥后。
翌日,宫中传来御旨,定国大将军平生兵马赤忱、忠君爱国,帝深感哀思,追封其为仁义定国候,三今后出殡,帝将亲临一送,以示君恩。
许是看出我有些苦衷索然,稍坐了半晌,母舅就说带我出去逛逛消食。我灵巧的跟在他的身后,一起穿过厅房,走回了母亲少时、我现在居住的西厢院里。月光如水的洒在小小的院落,杏树层层密密的枝叶像裹住了一层银灰,青杏点点,轻风里摇摆。杏树旁的秋千架,孤零零的像耸峙了很多年被仆人抛弃的孩子,架下杂草泽花富强。我设想不出当年的少女在杏花树下荡秋千的模样,有没有明丽如花、有没有笑声如铃。我影象里的娘亲,永久都是沉寂的,那片沉寂现在想来,倒是濒死普通的寂然哀伤。
母舅的目光随我落在秋千架上:“你母亲小的时候,最爱就是在春日里的杏花树下荡秋千,那秋千架,还是你外祖父和我一起脱手帮她搭的。”他的话语停顿了一刻,似是有一些歉然:“好多年都没有人坐过了,霜儿也不喜好这个。明日叫花匠来补缀一下吧,你得空能够坐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