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间的孩子里,别说姐儿,就是端庄的哥儿也可贵有几个上学的,顾三娘在县城住了这几年,也算是长了几分见地,她传闻有些家道好的人家,就连姐儿也要请个女门生家来教着读书认字,如果没机遇也就罢了,现下沈拙肯教,她自是满心欢乐的。
只是小叶子却仍旧不睬会沈拙,她本来正跟着沈拙学认字,为了这事,她连东厢也不去了,沈鄙见她连续数日没到,便给小叶子带话,说是读书认字断不能半途而废,顾三娘也说,大人的事和小孩子不相干,小叶子自生了几日闷气,这才别别扭扭的又重新回到无书学馆里读书。
“不碍事,等我到了绣庄,天气就该亮了。”顾三娘将小叶子又按回被窝里,小叶子睡意全消,她扭头望着灯下那张薄弱的身影,不觉鼻根有些发酸,顾三娘就着灯火清算承担里的东西,这些日子她没接私活,家里短了很多进项,端赖她打些络子补助家用,幸亏她那幅松鹤延年的绣件将要完工,到时领的赏钱充足她和小叶子好好过个年了。
沈拙算是完整触怒了顾三娘,事情都已畴昔半个月,顾三娘不但没有跟沈拙说过半句话,就连偶然在院里偶尔碰到他,她的眼皮也未曾抬一下。
看到闺女的模样,顾三娘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顶,问道:“迩来跟沈举人学了些甚么字,可都记不记得?”
顾三娘暗自腹诽,她每日都早,又不是头一回了,反倒是他这举人老爷,向来未曾起过早床,也不知本日是抽的哪门子疯。
当日将小叶子带到县城,她常日要上工,那里还顾得上她,小叶子在乡间无拘无束惯了,来到这里后除了一个御哥儿,身边还没交到半个玩伴儿,不久沈拙开馆讲课,御哥儿被他爹拘着读书,小叶子就更加孤傲了,那沈拙是个心软的,他见她无人相伴,便收下这个女弟子,这也是因她年事小,等她再大了些,那倒是再不能了。
不知不觉,顾三娘已绣了大半日,好可贵将那绣布上的白鹤全数绣完后,她微微松了一口气,昂首揉了揉颈子,这时,绣房的帘子被打起来,从外头走进两个绣娘,她俩看到顾三娘早早的坐在绣机前,便走到顾三娘的身边展开绣布细细的打量,此中有个绣娘笑着赞道:“当时永旺叔给你接下这活时,我还在内心想着,只怕这银钱不轻易拿到,不成想到底还是叫你绣成了。”
这日,天还未亮,顾三娘就起床了,她洗梳过后,顺手把饭菜上锅蒸了,小叶子听到内里的响声正要起家,顾三娘便端着油灯进到里间,她见小叶子醒了,嘴里说道:“时候还早,你再睡会子,饭菜已上锅蒸好了,吃完后就乖乖的去跟着沈举人认字。”
小叶子也是个别贴的,她说:“娘,你放心罢,我都老诚恳实的待在家里呢。”
“娘,这包络子你放在家里,白日里我读完书,就替你拿到童掌柜家去,免得你还要操心绕路送畴昔。”小叶子说道。
沈鄙见她不说话,接着开口说道:“夙起路滑,你把稳脚下。”
小叶子害臊的将脸捂到被子里,顾三娘又正色对她说道:“你沈叔教你读书认字不收我们半个钱,笔墨纸张的他还要倒贴一些,你好好跟着他学,娘只望着你不当睁眼瞎子罢了,过几日待我闲下来,就给御哥儿做一身衣裳鞋袜谢他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