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的有所谓豆彩者,究意豆作何书,作何解释,言大家殊,有谓豆彩者,大略杂彩纹,独以豆青一色,古其多数,故纯色者,曰豆青。杂以他色者,曰豆彩。有谓为逗彩者,言其彩色碎点姘逗而成者也。又有谓为斗彩者,言杂彩鳞比,若斗者之争竞狠恶也。盍古者,瓷无专书,肆贾随便立名。瓷器名词不成文义者甚多,岂止一斗彩已也。
开片仿哥之粗糙者,谓之冰纹;开大片而瓷色发红者,谓之格瓷。
雍正一代,情势较之康熙为少,计有六字双圈、四字无边栏、四字方边、六字凹雕、四字凹雕、六字单圈、双边正方形、双边长方形、地挂白釉字、挂黑釉地与字统挂一色釉、白地红字、白地蓝字、楷书、篆书、虞永兴体、宋椠体、图书款、方栏内不成认之字、满文、回文、喇嘛文等各式笔墨款,别的,亦有各种花形、物形等图形者,其种类大略与康窑不异。
豇豆红,系由祭红窜改而来者,以其似豇豆,故以名之。釉中多有绿苔点,或大片绿斑,亦有纯红者,以康熙款者为最多,若雍正款者,则其釉与豇豆红无异,人亦辄以雍正祭红呼之矣。豇豆之黯败者,俗称乳鼠皮,代价殊贬,稍深切云豆色,近紫又入茄皮色。豇豆红之以是宝贵者,在莹润非常,居若鲜若黯之间,妙在难以描述也。
宣德瓷之黄色者,色深有同蜜蜡,为世所尚,谓之宣黄。至嘉靖始夹青花色同鱼子,深者又别之为鸡油黄矣。康熙今后,专尚淡黄,统称蛋黄,稍深者,谓之熟蛋黄,稍浅者谓之生蛋黄,若和黑绿二色者,则名茶叶末。茶叶末导源最古,一为纯粹之茶叶末,一为不纯之茶叶末。不纯粹者,或偏于黄,或偏于绿。纯粹者,如将茶叶研成细末,画于釉中,其色高古幽穆,足当清供焉。其玄色稍浓而有黄色碎点,周遭环绕于底足间者,谓之鳝鱼皮,亦象形语也。若鼻烟,若菜尾,若老衲衣,皆茶叶末之变体。鼻烟最浓,菜尾较淡,至如黄、黑、紫相和砌成斑点,则谓之皋比斑,在昔极其民风,今则不敷贵矣。
异化五色之釉,其纹环绕纷纶有如五色之玛瑙,又似海滨纹蛤之壳,名曰混釉,别名云釉,谓其如云蒸霞蔚也,施之于小瓶类为多。
题款位置,以在底足内居中者为最浅显,若高足者,则于足内层之边沿,或于足外层边沿,但皆横款也。又有题于口上或腰腹际者,亦属横款。考横款始于明当中叶,至清嘉庆而遂替矣。
青则有天青、东青、豆青、梨青、蛋青、蟹甲青、虾青、毡仓青、影青、青花、夹紫、新橘、瓜皮绿、哥绿、果绿、孔雀绿、翠羽、子母绿、菠菜绿、鹦哥绿、秋葵绿、松花绿、葡萄水、西湖水、积蓝、洒蓝、宝石蓝、玻璃蓝、鱼子蓝、抹蓝、海鼠色、鳖裙、褐绿、粉色褐等。
明之祭红釉汁较厚,成一种木纹,有若尖峰重起,又似迭浪,望之蔚但是深,名鸡翅木纹。又有一种祭红釉,中露白本质之釉,微微凸起,有若鱼蝶等形,名曰露骨。更若涂以抹红之釉,而虚此中若为空缺也者,颇仿佛阴文之斑纹,名曰盍雪鸡翅露骨,盍雪皆釉质之奇者也。
祭红之宝石釉者,谓之宝石红。
黄有鹅黄、蛋黄、蜜腊、黄鸡、油黄、鱼子黄、牙色、淡黄、金酱、芝麻酱、茶叶末、鼻烟、菜尾、鳝鱼皮、黄褐色、老衲衣。
白有月白、鱼肚白、牙白、填白等。
以上均为笔墨款,以外另有无字而绘以图形者,如双圈秋叶、梅花、团龙、团鹤、团螭及各种花形、物形等,且有无字无图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