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忘了刘向是因何而死的吗?竟敢言后宫妃子是红颜祸水,他著书留世,能是甚么美意吗?明着写贤后贞妇,暗讽后宫浮华荒淫。其心当诛!”汉成帝大怒,嚷声叫道,“抄了太学院,凡有刘向的手稿,一概燃烧毁掉,连累者……一概谋逆罪论处。”
“大汉鼎祚二百载!未央宫……何曾这般苦楚过……”老者游移半晌,一字一顿地说道。
“刘向的遗作?刘向都死了这么多年了,如何还不安生?刘向留有甚么遗作,你可曾查到?”汉成帝眼神不离屏风,嘴角暴露冷冷地一笑。
“娘娘高看老奴了……娘娘寻根究底所为何事,老奴晓得。但是很多事老奴不能说……”
王处冷静点头:“是……”
一个女子声音使得王处蓦地一惊,转头一看,一名宫人装束的女子站在了朝堂的中间。
太液庭的陈列与未央宫几近不异,虽说比起未央宫的范围要小了很多,三年来登堂朝议却都是在这里停止。昭阳宫自汉武帝期间初建时至本日从无现在这般热烈过。
“老奴不敢……”王处低声道。
元日刚过,春寒正盛,冬雪未消,长安城中的梅花已是梅开二度,路上一片白茫茫的雪,似是好久无人走过普通。
王处起家,说道:“国丈比来与太学的班况走的很近,说是参研刘向的遗作。估计是在一起妄议朝政吧。”
女子缓缓向阶上走去,环伺四周,冷声道:“你为甚么要这么做?值得吗?”
“遵旨!”王处低头叩首。
班婕妤不体贴面前的军情,只是侧目望着王处手中的锦盒,挥袖回身拜别。
“嗯……”一声降落的覆信。继而一个锦袍老者从马车中探头出来,望着面前的这座宫殿,微微地长叹一声。
“皇上!大司马王凤身染恶疾,药石无灵!”
现在,已是漫天飞雪,一名身披红色锦袍的女子从宫外缓缓走进昭阳宫。从背影,汉成帝看得出这个女子恰是他所等待三年的班婕妤,他快步走到雕栏前,张望着。
老者下了车,掸了掸身上的雪。缓缓向台阶上走去。老者年逾花甲,而步子倒还坚固,一步一步的向大殿走去。眼神当中充满了无形的威仪。而脸颊之侧光滑无物,不丢脸出,这,是一名寺人。
“你!”班婕妤指着王处,甩了一下袖子,“你不说我也晓得,除了她还能有谁。”
这名女子恰是婕妤班氏,只见她缓缓走到龙椅前,冷冷地一笑:“你是怪我,没有给这个一国之君一丝颜面吗?”
王处苦苦一笑:“老奴是个半人,哪来孩儿。娘娘之意,老奴明白。大汉鼎祚,不能断!”
“三年前,我的孩儿便死在了这儿,是死在了他亲生父亲的手上……是……是他生身父亲亲手掐死的啊!!”女子说着,眼角划出了泪痕。
马车驶入了皇城,在一处宏伟的宫殿前停了下来。宫殿前,几位侍卫手持长棍环伺一排。中间一名锦袍年青寺人躺在长凳上,似是正在被履行杖责。
百业俱废,汉成帝还是安于太液庭与桂宫当中,每日始终如一日在桂宫西楼处张望着昭阳宫的主殿,手中朱笔颤抖,走到纱帐屏风前,举起朱笔在屏风上一遍又一遍誊写八字隶书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”。
寺人赶紧从长凳上趴下来,跪在老者面前,连连叩首,道:“寄父!孩儿晓得错了!孩儿晓得错了!”
王处望着这个巍峨的宫殿,望着这个已经走过六十年的处所,他悄悄抚着阶上了龙椅,悄悄擦拭着上面染上的灰尘,宣帝入朝、元帝大婚、昭君出塞……他见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大事件,在他的眼中就仿佛是昨日的事普通。而现在,西汉走到了成帝这一代,直至本日竟是已有三年未曾在这未央宫当中朝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