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――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> 第58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(8)
[2](苏)苏霍姆林斯基,《给西席的建议》,杜殿坤编译,教诲科学出版社,1984年6月第2版,323页。
[16](意)蒙台梭利,《蒙台梭利幼儿教诲科学体例》,任代文等译,群众教诲出版社,2001年5月第2版,4页。
注释:
一方面大夫不会从教诲学方面去思虑,另一方面大夫普通不肯意奉告前来救治的人说你没病,不开药就打发走。病人有病,没有被诊断出来,大夫是要承担任务的;但病人没病,被思疑有病而停止医治,即便最后明白诊断为没病,大夫也不会惹上费事。能捕获蛛丝马迹的症状对病症做出诊断的大夫,才更受大师的尊敬。这是第一个启事。
“减少干预”,给儿童“自在的氛围”才气培养出身心安康调和的儿童,这和前面提到的绝大多数“多动症”儿童来自管束严格的家庭,恰构成逻辑上的符合。如果说真有一种药能治孩子的弊端,那么“减少干预”和“自在的氛围”应当是最好的两片药。
[1](苏)苏霍姆林斯基,《给西席的建议》,杜殿坤编译,教诲科学出版社,1984年6月第2版,323页。
把生命普通过程当作医疗题目;
十、把药片扔进渣滓桶是治愈疾病的开端
蒙台梭利在《接收性心灵》一书中说:人是一种有聪明的植物,因此对心机粮食的需求几近大于对物质粮食的需求。不必打单或利用,只需使儿童的糊口前提“普通化”,他的疾病将消逝,他的恶梦将绝迹,他的消化服从将趋于普通,他的贪婪也将减弱。他的身材安康会获得规复,因为他的心机趋于普通了。
实在,患“多动症”“抽动症”或“感受统合平衡”的儿童的真正不幸,都是他们出世后,普通本性被频频剥夺。有位家长在孩子学爬学走路时,怕孩子弄脏衣服,怕他碰伤,就整天抱着不准他下地。其他近似的限定也很多,不准孩子干这个,不准干阿谁。她的孩子与同龄孩子比拟行动非常不调和,十多岁时不得不进入“感受统合练习班”。一样,很多质料及经历能够证明,常常遭到吵架怒斥的孩子,因为压力太大,会呈现肢体或五官抽动征象,即所谓“抽动症”。
[9](德)耶尔格・布勒希,《疾病发明者》,张志成译,南海出版社,2006年6月第1版,89页。
“一种病症的出世,常发源于某个大夫宣布察看到非常状况。开初只要少数大夫信赖新病征,接着这些少数认同者列席某场集会,会中任命一组委员会卖力出版文集,借由文集扩大新病征的着名度并引发各方兴趣。至此,其他大夫也重视到新征象,然后决计寻觅症状符合的病人。在如许挑选性看病之下,已能够呈现一场小风行病。接着很多文章和研讨陈述开端让大众产生一种印象:大夫真的发明新病了。这群大夫自创专业期刊颁发本身的研讨成果――此中包管没有攻讦性陈述。”[13]
她创办了医治儿童心机创伤的“儿童之家”,首要收治那些精力和智力方面有题目的儿童以及流浪儿。她发明了很多用于改良儿童智力及情感的教具和讲授体例,对门生停止有效的练习。她把这些孩子当普通孩子一样对待,给他们以合适人类天然本性的教诲与关爱。蒙台梭利胜利地使进入到“儿童之家”的孩子们走出暗影和窘境,在说话生长、行动调和、人际来往、学习方面都和普通儿童一样,在当局监督下通过了与公立黉舍同龄儿童划一程度的读、写、算等测验。她的教诲服从在环球教诲界引发庞大颤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