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元笙心中一动,笑答道,“为着看一看这千里如画江山……”她未及说完,便被薛峥摇首打断,“为着看一看这千里如画江山,更是为着和你一道看看这千里如画的江山。”他转顾周元笙,定定地望了她道,“不管将来你在那里,我在那里,我想要你记得,我们曾一起分开姑苏,一起溯江而上,一起饮长江水,一起并肩看过如此风景。”
薛峥气极,无语凝噎很久,方无法叹道,“阿笙,你说反了,你原是极聪明的一小我,我甚么心机都瞒不过你。你只是在装傻,从看到我出去的那一刻起便一向在装傻,可惜你太明敏,装傻并不是你善于之事。”他垂目苦笑两声,接着道,“但我不会怪你。你是女孩子,这些事情本来就不该你去挂怀,更不该你去殚精竭虑,真要那样,就是我的罪恶。你只要好生待在周府,等着阿谁你现在不信,或者不敢全信的动静就是。我不会问你情不甘心,我只当我们之间早已不言自明。”
周元笙含笑点头,搭着那妇人的手向前行去,俄然心念微动,只感觉身后那瑰丽画舫中,正该有一道殷殷望向她的目光,她想忍住不回顾,却还是禁不住鬼使神差般回眸探看。脚下猝然顿住,幸而她这一番行动在旁人眼里看去不甚高耸,世人只当她想再看看身后的风景,便也立足一刻,等待着她。
周元笙点点头,道,“此番上京,你预备在那边下榻?春闱前还会离京么?”薛峥道,“去姨母家暂住一段光阴,干脆待考完再归去。今后在金陵的日子长了,我们总有见面的机遇。”
门外侍立的仆妇听到响动,轻手重脚的出去,将那汤瓶挪到高几上,又轻手重脚的退了出去,关上房门,重新到尾目不斜视,一言不发。
薛峥大笑起来,笑罢言道,“我若连这点能为都没有,何谈今后,何谈许你远景?本来你却连这个都不信我。”
偏巧有那因三急来晚了的婆子,一时仓促忙忙跑来,却见人已散了,倒很有些悔怨没赶上在太太跟前露脸的机遇,又不由猎奇那阖府高低都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大蜜斯是何模样,便一个劲地靠近那闲谈世人当中,猎奇问道,“你们都瞧清楚了未曾,平日都传我们家大蜜斯生得是一副倾国倾城貌,这话可当得真么?”
薛峥骄易一笑,望了她很久,摇首道,“阿笙,你的话言不由衷,你向来不会怕这些的。”周元笙道,“我天然怕,畴前是不懂,现在还能不懂,我岂不是白活了这么大。二哥哥,我本来觉得你会上京去看我。”
薛峥看得入迷,待她静候茶汤之时,起家走到侧门旁,推开舷门。初春清润而微凉的江风灌进他的衣袖,拂起他的衣袂,他低低道,“阿笙,你为甚么要回金陵。”可惜这句喃喃自语亦被吹散在江风里,寥落不得闻。
这便是她父亲周洵远的第二任老婆,博陵侯最小的女儿段玉宁。周元笙忙快行了几步,至段夫人面前,蹲身告罪道,“不知太太在此,阿笙本日归家,竟让太太在此等待,真是折杀阿笙了。”
周元笙一笑道,“既是回家,就该做家常打扮。何况那里能讨得统统人欢心,我只能顾得上本身的情意罢了。”
周元笙高傲门处下车,由刚才那妇人并彩鸳二人一左一右的扶了,越步进得府内,行了一刻才瞥见垂花门,只见两边游廊上已站了很多丫环婆子,身边搀扶她的妇人笑着言道,“女人是高朋,太太亲身出来接您呢。”
周元笙微微一怔,凝目望去,见世人当中站着一名上穿玄色五彩麒麟补子袄,下着穿花凤缕金拖泥裙的妇人,远远看去,身量清丽苗条,姿容娴雅,自有一股端庄和悦的态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