她安然应道:“回陛下,恰是,承蒙陛下厚爱,臣现在代九千岁暂管十二监,诸多事件尚不熟谙,他们发放月例时不谨慎出了岔子,臣恰是为此事而去。”
总感觉沈阙看似在数落太子,实际上是在表示她甚么。
提及子嗣也不过是想奉告她,沈潮生确切已经做了太子没错,但直到真正即位那日前,统统都未有定命。
“我晓得你想问甚么,大抵……等我返来后就有成果了。”
“哦?”沈阙笑道:“朕还觉得你比来都忙着查办诏狱的事,兼顾乏术,竟不知何时与戚贵妃见了面?”
太子作为储君,天然有很多人想要凑趣,沈阙担忧她这个新上任的批示使也拎不清轻重,胳膊肘往外拐,这才特地提点。
闻言,沈莺歌眸光微动。
这个节骨眼上让她进宫面圣,要说甚么不言而喻。
是以,他必必要肯定,她是虔诚于他的。
沈莺歌随前来传旨的小寺人进了宫,待通传后走进勤政殿。
“棠梨园一事你不必管了,朕自会措置,至于容久……”顿了下,他笑意微敛,似有不甘却无可何如:“朕念他多年来鞠躬尽瘁,一心为朕分忧,此次便既往不咎,下不为例。”
一旁候命的浮寒双眼一亮,满眼等候地看向沈莺歌。
保卫分开后,她看向面前几人:“就按刚才安排的先去做吧,其他事等我返来后再议。”
——
她重新换回应歌的脸,回到北镇抚司,持续按部就班地安排锦衣卫查棠梨园失窃的事。
而沈莺歌要做的,只是表忠心罢了。
“回陛下,恰是您说的那日,臣从东宫出来便碰到了二殿下,前去毓晟宫时刚好贵妃娘娘也在。”
沈阙轻叹了声:“唉……这件事朕也有所耳闻,太子的性子就是太冷僻了,他整日就本身闷着,也难怪后宫中的人要肇事端。”
这话听着像是在倒苦水,沈莺歌却越听越感觉不对劲。
传闻前几日,已经接连两个妃嫔有喜了。
像是想起了沈潮生那副油盐不进的模样,沈阙头疼地捏了捏眉心。
说着,她拿起佩刀,理好衣装便筹办分开。
浮寒当即点头,催促道:“好!你快去!”
沈莺歌屈膝施礼:“拜见陛下,不知叫臣来有何事?”
正想着,沈阙忽地话锋一转:“你今后在宫中行走,不免要与后宫诸位娘娘皇子们打交道,谦虚一些也好,太子就是性子冷了些,待上面的人还是极其刻薄的,不像戚贵妃,对下人动辄吵架,也就是这几年才好些。”
“陛下请讲。”
但大要上,她还是若无其事地顺着对方往下说:“陛下言重了,传闻太子课业沉重,忽视了后宫也是不免的。”
尚未及冠时,戚贵妃就已经帮他看好了很多王谢望族的大师蜜斯,多年来,二皇子妃的位置虽一向空置,但妃嫔侍妾却陆连续续纳了很多,其热烈程度比起沈阙的后宫也毫不减色。
昔日惯常挂在沈阙脸上的笑意淡了很多,他眉心微蹙,似有苦衷,见到沈莺歌才和缓了神采。
她稍稍点头:“好,我晓得了,你先下去吧。”
此事临时有了下落,沈莺歌心中那块提起多日的石头,也终究能往下放一放了。
看来……本日叫她过来,不止是为了容久的事啊。
正如容久多年来做的那样。
——而这些,都只在沈阙的反掌之间。
历朝历代的皇室就没有不看重传宗接代的,沈阙子嗣繁华,立储也是百里挑一,而沈潮生至今别说子嗣,就连后宫也只要两位。
只是,凡人尚且讲究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太子身为储君,此中意义就更加分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