谢婉芝搓了搓手,叶云舒熟知教员的癖好,马上从桌案旁的抽屉里取出一柄黄铜雕镂的烟杆,递给谢婉芝,又极敏捷地给她点上火,才恭敬地站在一旁。谢婉芝吸了几口水柳烟,袅袅的烟雾升腾起来,很快整间屋子都满盈着辛辣的烟草味。她的脸上暴露莫名的笑意:“云舒感觉陛下在向太后和大院君让步?或者,陛下果然惊骇他们?”
谢婉芝停下了笔,抬开端来微微一笑:“云舒,何事这般焦急?坐下缓缓说。”
一个穿戴深青色官服的女子仓促行走在回廊之上。她的手中捧着一大叠的文书,因为走得孔殷,额角已经渐渐沁出了汗水。守夜的侍卫看到她,纷繁肃立,鞠躬施礼道:“叶大人。”
她只是微微点头,并不稍作逗留,还是行色仓促,走过了几道拱门,终究来到了府衙的一处偏院。此地恰是江南道司政史谢婉芝平常办理公文的处所,侍立在院门口的小鬟上前施礼,随后便引着她来到内堂。
谢婉芝点点头,她四十余岁的年纪,半老徐娘,风味犹存,只是眼角模糊的细纹表示着她已韶华不再。她只是一笑,笑容娴雅,仪态端庄,长长的手指抽出此中的一份调令,粗粗看了几眼,淡淡道:“大院君这是在迫我呢。他几次三番表示本官,要我结合江北、巨鹿、岭南三道联名向陛下上书,恳请进岷王殿下的位分为亲王。而本官迟迟不动,大院君便恼羞成怒了。”
她走回到案前,捡起那份告老怀乡的奏折,又细细看了一遍,道:“云舒,京畿御史右司承梁孟甫乃三朝老臣,为人朴重,我若罢官回籍,你可将拜帖投到他的门下。以你的资质,想必梁大人会提携于你。只是,三年以内,宫中必有大变,你在京中更要步步为营,不成锋芒毕露。牢记。”
谢婉芝一摆手:“差矣。此事要奥妙行事,切不成叫归雁庄事前发觉。”她沉吟道,“听闻岷王殿下与沈眉之子过从甚密,或许沈园当中有些甚么玄机,也未可知。”
谢婉芝道:“自古后宫干政必出大乱。大院君身处后宫,却有门客门人三千,指导江山,擢升贬黜,仿佛成了一个小朝廷。刘太后更是穷奢极欲,一手遮天。”她冷冷一笑,“这姑侄二人,想来是要把大清的江山变作他们刘氏的天下了。”
叶云舒欣然道:“恩师说这番话,叫人听了心中酸楚。”
她寂静地坐了一会,从桌案下翻出一张折子:“云舒,这是本官三个月前便写好的辞呈。”她缓缓将奏折翻开,悄悄读道:“臣二十七年,秉公职守,兢兢业业,如履薄冰,如临深渊。而本年龄渐高,眼晕耳背,颇不识人。克日又缠绵病榻,恍忽归期将至,更觉心系故乡。望吾皇慈悲,泽被百姓,允臣告老,回籍如此。”
叶云舒道:“恩师要见归雁庄庄主沈眉,传他来府衙便可。您是官,他是民,尊卑有别,岂能乱了端方?”
谢婉芝点头道:“不错。这便是为臣之道。”她浅笑着看着面前的女子,“云舒能够参透此中真意,此后宦海沉浮,也会少点盘曲,不枉你我师徒一场。”
叶云舒听出谢婉芝的话中别有深意,便问道:“恩师何出此言?”
叶云舒愤然道:“刘南图气势之盛天下共知,现在又私谋皇储,窥测神器,置祖宗家法于不顾,是可忍孰不忍!”
叶云舒将手中的文书递上,神采非常焦灼:“恩师,这些都是朝廷下的调令。短短旬日以内,大院君已经将江南道上高低下十六位官员全数调离。恩师,这些官员无不是您的熟行下和旧系。明显,大院君不敢等闲动您,以是先要掏空您的左膀右臂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