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满满月那天,辛伟峰去县里开会。散会后路过百货大楼,他盯着橱窗里的奶粉罐挪不动脚。五块八一袋的代价让他想起父亲的咳嗽药,却还是取出了复员费。返来的路上遇见王婶子,小饭店的老板娘塞给他半匹蓝布:“给孩子做棉袄,我闺女小时候穿过的。“
“这孩子跟粮库有缘。“父亲有天俄然说,手里攥着婴儿的尿布——那是用辛伟峰的旧戎服改的,领口还绣着“辛“字。白叟比来总在傍晚时抱着小满去粮库,把她放在值班室的藤椅上,本身坐在中间拨算盘。辛伟峰有次撞见,瞥见父亲正对着小满念叨:“一斗稻出七升米,七升米养......“
喜好家门口请大师保藏:家门口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。
夜里,母亲把蓝布铺在油灯下,俄然抹起眼泪:“当年你哥出世,连块端庄尿布都没有......“父亲翻着帐本的手顿了顿,从中山装内袋取出个小纸包——竟是大哥上个月寄来的贝壳,在火油灯下泛着珍珠白。
小满百日那天,粮库来了批早稻。辛伟峰跟着父亲验粮,俄然闻声值班室方向传来婴儿哭泣。他冲出来,瞥见小满攥着父亲的算盘珠子,哭得满脸通红。父亲举着被尿湿的帐本,却笑出了皱纹:“这丫头,将来必定是管粮的妙手。“
入夏后,小满开端长牙。辛伟峰在库里捡到个烧毁的秤砣,打磨光滑了给她当磨牙棒。小弟妒忌地说:“哥偏疼,我的陀螺都没这么亮!“二妹却发明,小满啃秤砣时,父亲总会哼起当年的粮库号子,调子不再荒腔走板,倒像是摇篮曲。
那天深夜,辛伟峰给小满换尿布,发明她后腰有块新月形的胎记。
“想啥呢?“父亲的声音从门口传来,手里端着半碗米汤,“明天去省会调粮,带着小满。“辛伟峰愣住,白叟把米汤放在床头:“你妈说,孩子该见见世面。“
立冬那天,大哥的信又来了,此次夹着秀芳的孕检单。母亲看着“预产期腊月“几个字,俄然把小满的棉袄拆了,说要给未出世的孙子留着。父亲却偷偷塞给辛伟峰五块钱:“去县城给小满买双棉鞋,脚长得快。“
天亮时,粮库的王管帐来串门,瞥见摇篮里的婴儿直咋舌:“辛主任,这如果让计生办晓得......“父亲正在给婴儿换母亲改的尿布,头也不抬:“这是我孙女,早产的。“
接下来的日子,粮库的公事和家里的私事绞成了麻花。辛伟峰每天天不亮就去库里,跟着父亲学看粮温、测水分,中午赶回家给婴儿喂米汤。二妹把少先队的红领巾拆了,给婴儿缝小帽子;大妹勤奋课本画了张“值班表“,轮番给婴儿换尿布;小弟才六岁,却学会了用竹蜻蜓给婴儿扇风,说如许“小满“(因惊蛰得名)就不哭了。
除夕夜,粮库值班室的炉火噼啪作响。小满第一次吃饺子,把面皮吐得到处都是。父亲用筷子蘸了点饺子汤给她尝,她皱着脸的模样,让百口人笑出了眼泪。窗外的雪无声飘落,辛伟峰摸着小满后腰的胎记,俄然感觉这个捡来的孩子,才是运气给辛家最好的年货。
“明天去派出所。“辛父沉着脸翻帐本,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。辛伟峰重视到白叟偷偷往婴儿身边挪了挪藤椅——那是年长幼时候坐的,椅腿还刻着歪歪扭扭的“光“字。
转念惊蛰那天,辛伟峰背着半袋东北粳米回到青石镇。出差半月,裤脚还沾着通辽的雪碴子,怀里却揣着个裹着尿素袋的婴儿——凌晨四点的火车站,他在候车室长凳下发明的,脐带血还没干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