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后娘娘不但面貌极美,浑身还透着崇高之气,当真是极美。”
烛光掩映下,那张落寞的脸似有泪光闪动。夏禹见之一惊,不忍滋扰,只得默立在侧。
在众宫人的簇拥下,他快步行于宫道之上,神采凝重。暮秋夜下,西风萧瑟,一起行到中和宫宫外,便停了脚步。面前宫门紧闭,落满灰尘,燕王表示宫人退下,从夏禹手中拿过灯笼后,便推开宫门,单独走了出来。见大王一副欣然若失之状,宫人夏禹心中不安,便跟了出来。
“可现下,统统本如昔,可这殿中却没了暖香,旧物也蒙上了灰尘,幽庭深宫里,再也没了她的身影・・・・・・・・”
轩子战战兢兢,偷瞄了一眼这阴暗的天井,方才道:“太子殿下长达一载未在宫中,宫人好些已好久未曾当职,只剩下主子等三人还日夜守着宫殿,若将宫墙之上都燃起灯火,未免过分浪费华侈了些,以是就只在殿中燃着。”
梧桐树,半夜雨,不道离情更苦,一叶叶,一声声,空阶滴到天明。在这清冷孤寂的暮秋,他愁思万千,而阿谁一向坠于身侧的香囊也愈发沉重。此时此景,暮秋的统统于他而言无不苦楚。斯须一年,他还清楚的记得阿谁皇城的暮秋,丧钟四起的浑沌沉闷,西风怒号,当时,阖宫皆哀,悲哀抽泣,而他,神情淡然,心若死灰。
推开宫门,打着灯笼走进大殿。只见殿中还是她在时的模样,但此时四下乌黑,清冷非常,模糊间似有霉腐之气传来。
“昔日她在时,这中和宫整天暖香暗浮,青烟环绕,常常至此,都让民气旷神怡,如在春日。”
珍妃起家后,笑意嫣然,来到燕王身边,道:“大王为何会俄然到此?”
再看最后一眼这清冷的宫殿,燕王转过身,拂袖拜别。
听罢,燕王眸色暗淡,深思很久,方才道:“抱过来给寡人瞧瞧。”
于宫门前,表示身边的人退下,而后,便单独徐行迈进了那好久将来的宫殿。宫墙上未掌灯,是以乌黑一片,但模糊可见三两宫人坐于殿阶前打盹,大殿当中,一盏烛火,闪着阴暗的光芒。燕王肃立在庭中,心愈沉重了起来。那本来打盹的宫人轩子,见庭中立有人影,便唤醒那两人,从速迎了过来,借微光认清是燕王,仓猝俯身拜道:
“农家糊口极其繁忙,平常噜苏之事也极其繁多扰人,公子若要忧心,恐怕也忧心不过来罢。”
“诺。”那三个主子答道。
“都起家罢。”燕王沉声道。
宫人提着灯笼于火线照路,幽深的夜下,燕王徐行向东寒宫走去。
如若未闻,燕王落寞的身影借着微光在这冷寂的大殿四周闲逛。那昔日的打扮台,那印着梅影的轩窗,那置于殿中的香炉・・・・・・・・・・・统统旧物一如昔,何如人去楼空庭中寂,物是人非的伤感,在这秋雨梧桐夜尤甚。很久,那非常落寞的声音反响在殿中:
大燕王宫,宫墙冷寂。
天气暗沉,秋风吹徐,雨脚如麻不间断。屋内虽门窗紧闭,但那屋后雨打梧桐之声还是不竭的传来,一声一声,入耳入心,在这暮秋夜下,显得无不凄惶悲惨。
“这是她常坐的殿椅,昔日,戴凤冠霞帔的她正坐于这殿上,是那样的端庄华贵。”
“主子不知大王俄然到此,未曾远迎,还望大王恕罪。”
暮秋夜下,雨打梧桐,清冷至极。现在,越的脑海里正猖獗地思念着一名故交,她那端坐于中和宫大殿的端庄华贵,那肃立于红梅花下的浅淡侧影,那登高了望独立城头的清绝孤傲・・・・・・・・一幕幕,闪过脑海的皆是她生前的绝代芳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