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有话要说:备注:
“孙女儿太多了”,她怎地就没细想过这句话呢,都是从小养到大的,原有甚么多的呢,不过是现在再要加这么一个,才是多了。哎……这般一来,黛玉也说不得甚么。那两日姐妹们搬场,她也不好畴昔碍她们的眼,只得闷闷不乐地呆屋里,现在姐妹们年事都长了很多,除惜春另有些童心未泯来,迎春、探春都是懂事的了,老太太院里的上房,和太太处的小抱厦,这个不同,真真是太大了,也不知现时她们会不会感觉是宝钗带累了她们,但只怕今后是会对能独享昔日尊荣的黛玉心胸妒意吧,要不然,探春也不会在姐妹们论生日时,只单单说她黛玉是外人,到将那宝姐姐作成了家里人――她们都是普通的报酬,都没得黛玉这般的尊宠呢……谁说小孩子分不清事理?孩子们的眼清澈着呢,一丝一毫,印得都是大人们的心机……
“恰是呢,提及我这个丫头来,倒是个极懂事的,不比她哥哥,半点不让我淘神。幼时她父亲也爱让她读个书,习个字甚么的,只是厥后她父亲去了,屋里没了人,我一小我拙手拙脚地顾不过来,她心疼我,才放了那些诗书文章,帮扶着我理家,闲时尽管做些针黹女红,我常常总劝她也玩耍玩耍,偏她是个温馨惯了的,又没个姐妹作伴顽乐,一小我也怪孤傲的……”
宝玉全不知黛玉在为本身今后的运气忧愁,只当是她为着姐妹们隔得远了,心下孤傲,是以更是更加欣喜于她,日日与她一处伴着解闷不提,还总带着她往三春姐妹的新房处走动。只是现在要去寻她们嬉耍,自不能只到李纨处寻她们,更不能只到她们各自房里――好歹,那但是二舅母王夫人的院子,进了门怎好不去见长辈。二舅母王氏现在较前两年好多了,那些不阴不阳的话是不说了,可待她总透着几分待客般的疏离和客气,黛玉本就敏感,现在又添了一层异世人的通透,更看不惯她这般作为,加上现下黛玉心性非同平常小孩子那般稚嫩,自也不会有孩童那般涉世未深的胆小,你不待见我,我也一定非要见你,是以这般去了两次,黛玉就借着天冷体弱为由不大出门了。
黛玉烫着杯呢,不得空理睬,宝玉转头看时,倒是周瑞家的捧了个大匣子笑嘻嘻地进了屋,向两人道:“林女人,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女人带。”
黛玉是回房后才想明白此中的原委,只笑赞薛家有眼力,竟然为了宝钗将主张打到了老太太头上。老太太是甚么身份,她调/教过甚么人?虽说现在元春还未封上甚么“贤德妃”,也不说黛玉仿佛听着元春已是贵嫔之流了,且就她进宫的身份,本就较宝钗这侍选高上很多。这宝钗若能打老太太手上过一遭,如何瞧都是件极长脸的事儿,说出去,候门出身的贾府老太君撑过眼的人,侍选还能不入么?还是那句老话:不看僧面看佛面呢。更莫论以后元春如果加封了贤德妃,当时入了侍选的宝钗的身价,只怕更是水涨船高了……呵呵,这主张,可比请甚么教养嬷嬷都来得好,来得巧呢,可惜老太太人老心却不胡涂,也不知王氏暗里里有没有提此事,现在明面上瞧着王氏姐妹是筹算在世人面前逼老太太认了的。可惜,姜还是老得辣啊……
“恰是恰是呢……现在莫说姐妹们,就兰哥儿和我们大姐儿太太们都疼不来呢,只要象珍大嫂子和我们如许笨口拙腮没人理的榆木疙瘩,才是没人理的呢……”
这一大师子并东府的女眷坐了满满一屋,外厢男人们另设一席。黛玉与宝玉跟着贾母单设了一座坐了,地下刑、王两位夫人陪薛阿姨坐了一席,尤氏领着李纨并宝钗、三春又坐了一席,凤姐与可卿虽有位置,到底婆婆们在坐,那里得闲,还是立在地下号召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