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马炎听了捋着胡子不住地点头,朝臣们也都纷繁称是。施惠听了儿子的话,顿时将刚才的难堪解了,立即规复了面子。
比玉见皇上欢乐,更加神采奕奕隧道:“起首,文景之治固然比我们现在昌大,但是汉文帝、汉景帝都是担抢先祖的帝位,而不是初创基业的帝王。可陛下呢,既是初创了基业的建国天子,又是初创了乱世的治世帝王,从这一点上,他们就不能跟陛下你比;其次,再说说阿谁汉光武帝,他固然初创了后汉的基业,但是他并没有做到四海臣服,岭南越人、西北胡人纷繁背叛,乃至攻伐中原。再看看我们的大晋,四海臣服,八方进贡,胡人纷繁来归附,两相对比,阿谁刘秀岂不是要比陛下也差得远了?”
舒晏道:“陛下想,自从陛下制定占田制、户调制到现在,全天下的户数比建国之初增加了约一百万户,增加的地步更是无数。如果遵循每户交纳粟四斛、绢三匹、绵三斤来计算,朝廷每年将多支出四百万斛粟、三百万匹绢、三百万斤绵。即便退一步说,新增的一百万户中,撤除不课佃户及一些丁女之户和半丁男之户,少说也有二三百万斛粟、两百万匹绢、两百万斤绵,陛下你说是不是?”
“赋税必定会减少一些的,但是臣方才说过的,现在天下百姓户数和课田数正在逐年增加,臣已经大略计算过了,增加的那几百万的粟和绢、绵,完整能够抵消对孤儿们减免的赋税!”
“是的。”舒晏道,“按我们大晋现行律令规定:男女十六岁到六十岁为正丁,需求全额交纳赋税;十三岁到十五岁,六十一岁到六十五岁为次丁,要交纳半额的赋税;十二岁以下、六十六岁以上为长幼,不课税。也就是说落空父母的孤儿,到了十三岁就要交纳半额的赋税了,而到了十六岁,就要像大人一样承担全额的赋税。”
“是的陛下。自从平吴改元太康以来,六七年间,大晋的子民已处于一个巨大的乱世当中。陛下远比初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、汉景帝和初创光武复兴的汉光武帝要巨大很多。”
司马炎听了施比玉的谈吐,在宝座上都快坐不住了,但他还是矜持着说道:“何故见得?”
“你的意义是,孤儿们到了二十岁才按正丁标准交纳赋税,到了十六岁才按序丁标准交纳赋税,老者则是五十八岁就遵循次丁交纳,六十三岁以上就全免......”司马炎捋着胡子,垂眸对舒晏淡淡一笑道,“你如许信口一说很轻易,但你晓得如果如许一来,朝廷每年要减少多少财赋支出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