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那位牛背上读书的,是你堂兄萧璩,丙辰科科举,明经科的头甲头名。”
萧昡在她起家时拍一下她肩,拜别。
萧勰笑道:“那唱渔歌的,是你堂祖婆婆,著有《老子注》《庄子解》,我们经道堂,另有河西各书院现在用的道学经本,就是她的注解。”
萧勰只一笑,道:“约莫又是哪个夫子,安插课后策论题了。”
他带着萧琰沿着一条主渠而行,两人的骑术都很高超,□□骏马也是千中挑一的良驹,顺着蜿蜒的河渠奔行完整没有题目。
马鞭又指另一边,“那边是秦渠,汉渠。大秦、大汉都引草原上的河道为渠,围土为田,迁军户种稻;北魏、北周的鲜卑人也在做此事,但都是以军统民的戍边镇塞之用。只要我萧氏举族迁到河西后,前后历一百五十余年,开挖新渠,疏浚旧渠,前仆后继不竭,教养治内诸族引水种稻、植桑养蚕、栽杨插柳、培李种桃,推行耕耘之技、农织之具,才使这片地盘真正成为农耕之地,贺州、甘州、肃州、凉州成为‘河西江南’,瓜州、高昌也被誉为‘绿洲明珠’。”
“河西已经没有胡了。”萧勰在驰马中说出这一句。
他放缓马速,一边前行,一边与萧琰说话:“这条渠叫徕渠,是河西先祖、首代梁国公修建。——晓得为甚么叫‘徕渠’?”
现在伫马于此,瞭望这片河渠故乡,谁能想获得呢?
这里是大唐的河西,也是萧氏的河西。
说话间,他们已沿着徕渠上了一片坡地,骑在顿时望去,田连着田,村连着村,门路相通,鸡犬相闻,远处草坡接天涯,羊群在山坡上徘徊,果园里红的黄的果子匝树垂枝,果实累累,田里的稻穗已作金黄。这是即将歉收的郊野,是安宁又平和的故乡风景。
四哥的道在萧氏,但是姊姊的道,一定在萧氏。
萧勰的声音不由含了豪情,“河西道十四州,每一州,每一座城,每一条河渠,每一片沃野,都凝集了我们萧氏的心血。”
萧琰摸了下头,“我们不是世家么?”如何在会商自个限自个?
萧琰看得惊奇。
构建一个都会轻易,移风易俗却不易;耕出一片沃野不易,兴沐教养却更难。
萧琰清悦的声音在风中笑道:“因为河西已非‘塞’,这里,是中原了:水木万家朱户,仁礼千书文苑。”
而在一百五十年之前,这里还是大唐帝国臣民气中“诸胡混乱”的西陲之地!
萧氏,不但造出了河西江南,更首要的是,让这里成为了“中原”。
叔祖的声音传入她耳中:“韦公的原句是‘塞上江南今驰名’,厥后改了,十七可知为何?”
“是。”萧琰谨受教。
她俄然感觉,姊姊去道门实在也很好,那边,或许有她的道。
萧勰一袭青色大袍,立在宗庙前的广场上沉厚如山,对萧昡道:“三郎你自去。十七我带去经道堂,十仲春半再返回。”
奔驰往南。
萧勰道:“《周易》曰‘日中则昃,月盈则食’,这就是月盈则亏,水满则溢。人间事物便如易卦,过分了便要走向不及,物盛则衰。世家也是如此,占很多了,老天就会收归去。汉末之乱就是经验。多少世族豪强,倒在黄巾之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