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安城虽是秦汉故都,但自东汉改都洛阳后,其职位便即直线降落,厥后虽有董卓挟持汉帝西迁长安,但没过量久董卓就被杀了,继而一票关西武夫掌权,谁都没想着把长安再重新补葺起来——估计大师伙儿跟刘协的设法是一样的,长安止暂居行在耳,我们迟早还是要回洛阳去的啊,又何必费工吃力重苗条安呢?
裴该点头道:“随口一说罢了,我焉有此意啊……且待先与索、梁二公恳谈后,再做筹算。”
按照后代史乘记录,当司马邺继统之时——“天下崩离,长安城中户不盈百,墙宇颓毁,蒿棘成林。朝廷无车马章服,唯桑版署号罢了。众独一旅,公私有车四乘,东西多阙,运馈不继……”
裴该无法之下,只得重整衣冠,命人请裴通出去,一见面就问:“行之,我初入城,未谒天子,礼不当与卿相见。何事急于见我?”
裴该本是来自后代的穿越者,又读过史乘,以是对那期间很多名流有些先入为主的判定乃至成见,这是不便宣之于口的。比如说对于苏峻苏子高,裴该尚未见面,就能说出他乃曹嶷一流野心家,厥后固然收纳,却也心存警戒。再比如对索綝索巨秀,晓得他在本来时候线上的结局的裴该,不免会鄙夷乃至仇视,进而暗起杀心;不过在这条时候线上,就他目前的表示来看,索綝则尚无可杀之罪。
毕竟索巨秀是敦煌人,算半拉凉州老乡,而麴氏只是秦州土著罢了——虽说百年之前,秦凉本不分炊……
本日两更。
部曲出去少顷,又再折返返来,禀报说:“介弟坚不肯去,说有要事禀报主公。”
长安城高大宏伟,但亦多有残损陈迹,很多部分的修补尚算安稳,却根本来不及考虑美妙题目。入城以后,游目四顾,果如裴嶷先前所言,现在的长安就不是一座都邑啊,只是一座大虎帐罢了……
固然长安光复后,流散四野的百姓连续返来,但将近四年畴昔了,传闻也仅仅堆积了不到两千户罢了——没体例,大头都被刘曜给掳走了啊——不及全盛时的非常之一。现在城内最多的反倒都是兵卒,包含禁军和各方勤王兵马,不过精锐大多被麴允带出去抵抗刘曜了,保存的绝大多数都是老弱……按照梁肃畴前所说,只要千余凉州马队,尚堪一战,那是因为其将素与麹允反面,而宁肯投效索綝之故。
实在贰内心是很想干掉索綝的,因为那厮实在是个烂货。仅仅揽权擅政也就算了,若能抗战到底,即便才气不敷,亦当怜悯。比如说宋朝的张浚,志大才疏,富平之败北得丢脸非常,厥后又措置不当,逼反刘光世部,但裴该对他还是保持着相称敬意的——因为其人对峙主战,从不言和啊。再比如宋末的文天祥,实在不管作战还是理政,才气也都平平,但屡挫屡战,终究就义而死,一首《正气歌》流芳万古,乃为世代忠臣之榜样。
裴该曾经假想过,若本身能够兵进建康,挟持……不,推戴司马睿,则王敦不成留,庾亮不成用,而王导倒有能够摇身一变,成为自家的有力臂助——当然前提是裴氏的根基好处,别和王氏的根基好处起太大抵触。而若本身能够兵进长安,扶保司马邺,则必须置索綝于死地!
实在白日裴嶷、王贡他们进城的时候,就已经派人去寻觅和通报过裴通了,一是请对方做幸亏朝中互助的筹办,二也是从亲眷口中探听一下长安内幕。裴该是想跟裴通再见个面,好好聊聊的,但不必焦急啊,如何也得等明天我从朝中返来再说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