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老倌抓抓脑勺:“你说这店主理这私塾图啥呢?人家私塾要自带口粮,还要凑钱给先生,传闻叫啥束脩。这店主倒好,不收赋税还倒贴……”
苏二弟鼓起勇气问了一句:“大哥,店主既然这么好,我揣摩着,想去店主理的私塾去读书,你说好不好?”
苏粗腿还没答复,苏老倌就嚷嚷道:“老迈你快劝劝他,这小子魔怔了,自打看了阿谁公告,就每天念叨着去县里读书。”
本来林伟业开设黉舍的公告贴到了各村,招收16岁以下的少年,管吃管住,学习优良的还发补助。苏二弟熟谙几个字,看了公告后就磨着苏老倌要去读书。苏老倌以为读书无用,不如种地实在,再说老迈去从戎,老幺总要嫁人,老二再去读书,家中就没有劳动力可用了,一小我侍弄十几亩田,本身一把老骨头又能撑几年?
苏老倌恨铁不成钢地说道:“你脑筋坏掉了啊?谁家从戎能一年往家拿回百八十两银子的?动静一传出去,十里八乡的媒婆要踏破咱家的门槛!”
苏粗腿哭笑不得:“阿爸,真的是我从戎的饷银。刚去时只要1两银子一个月,但现在我当官了,8两一个月,这还只是八个月的,我取了个整数,余下的存在军中。”
苏老倌连连点头:“这主张好!”
苏粗腿耐烦解释道:“从戎不苦,当官的从不打人,另有饷银拿,看!”他解开包裹,亮出明晃晃的银锭。
“幸亏当初咱家的老三也去从戎了,要不现在得悔怨死……”
“店主这么短长?官有多大,比县太爷大吗?”
到了家中,恰好遇见阿爸阿妈、二弟、小妹都在家,见他返来,呼啦全数围了上来,七嘴八舌问这问那。
……
“参将是三品,比知府还大呢!”苏粗腿听人家说过参将的品级,只晓得比知县和知府高,但是并不晓得文武官员之间的职位与品级干系不大。
苏粗腿闻言有些扭捏起来:“我一个打铁的出身,现在又当了兵,谁家女人看得上啊?”
……苏粗腿已经远远能看到苏家的屋子了。这个时候,自家的十五亩地应当也收了吧,如果没来晚还能帮上忙。想到这里,他加快了脚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