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20 子曰:“《关睢》①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
孔子说:“周朝的礼节轨制鉴戒于夏、商二代,是多么丰富多彩啊。我顺从周朝的轨制。”
【原文】
【注释】
②从者见之:随行的人见了他。
孔子说:“我完完整全遵循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,别人却觉得这是诌媚呢。”
【注释】
②宰我:名予,字子我,孔子的门生。
孔子到了太庙,每件事都要问。有人说:“谁说此人晓得礼呀,他到了太庙里,甚么事都要问别人。”孔子听到此话后说:“这就是礼呀!”
【译文】
孔子在他所处的阿谁期间,已经是非常有影响的人,特别是在礼法方面,佩服孔子的人很多,仪封人便是此中之一。他在见孔子以后,就以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贤人号令天下,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。
⑤反坫:坫,音diàn。当代君主接待别国国君时,安排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。
【译文】
【注释】
3.24 仪封人①请见,曰:“君子之至于斯也,吾何尝不得见也。”从者见之②。出曰:“二三子何患于丧③乎?天下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④。”
【评析】
②二代:这里指夏朝和周朝。
①管仲:姓管名夷吾,齐国人,春秋期间的法家前驱。齐桓公的宰相,帮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,公元前645年死。
【译文】
遵循周礼的规定,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,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,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,并遵循历书规定每月月朔日来到祖庙,杀一只活羊祭庙,表示每月听政的开端。当时,鲁国君主已不亲身去“告朔”,“告朔”已经成为情势。以是,子贡提出去掉“饩羊”。对此,孔子大为不满,对子贡加以指责,表白了孔子保护礼法的态度。
④木铎:木舌的铜铃。当代天子公布政令时摇它以调集听众。
“射”是周朝贵族常常停止的一种礼节典礼,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。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射箭,只不过是一种比方,意义是说,只要肯学习有关礼的规定,不管学到甚么程度,都是值得必定的。
【评析】
3.21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,宰我②对曰:“夏后氏以松,殷人以柏,周人以栗,曰:使民颤栗③。”子闻之,曰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3.22 子曰:“管仲①之器小哉!”或谓:“管仲俭乎?”曰:“管氏有三归②,官事不摄③,焉得俭?”“但是管仲知礼乎?”曰:“邦君树塞门④,管氏亦树塞门;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⑤,管氏亦有反坫。管氏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
【评析】
①语:音yù,奉告,动词用法。
【原文】
①皮:皮,用善皮做成的箭靶子。
②饩羊:饩,音xì。饩羊,祭奠用的活羊。
【原文】
②科:品级。
孔子对门生的教诲内容极其丰富和全面,乐理就是此中之一。这一章反应了孔子的音乐思惟和音乐赏识程度。
天孙贾问道:“(人家都说)与其阿谀奥神,不如阿谀灶神。这话是甚么意义?”孔子说:“不是如许的。如果获咎了天,那就没有处所能够祷告了。”
古时立都城要建立祭土神的庙,选用宜于本地发展的树木做地盘神的牌位。宰我答复鲁哀公说,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为了“使民颤栗”,孔子就不欢畅了,因为宰我在这里调侃了周天子,以是说了这一段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