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皇上,”荫堂与张凤藻行过礼以后,把奏折递给宣光帝,“这是乌里雅苏台将军奎昌上的折子,说是明安图勾搭俄人,欲行不轨,已被将军行辕关押,另,科布多参赞大臣松筠上奏,奎昌前几日以乱匪为由杀了几名贩子,人头挂在乌里雅苏台将军行辕以外。”
在这乌里雅苏台城里,只要邵乃文没有远行,必然是邵不离奎,奎不离邵的。
廉敬一身新衣,一团喜气,早早来到花厅,此人逢丧事精力爽,也不知是为生日还是为即将到手的功绩,他感受一颗心都快从腔子里跳了了来。
这十八年前的话仍记得如此清楚,荫堂冲动起来,“皇上,当时,臣莽撞……”
宣光帝一摆手,“老叔是实诚人,见地也在诸王之上。”他笑着说道,“朕已把此事写于《教子庭训》当中,”看荫堂俞发冲动,宣光笑道,“后代当以此为训。”他又看看张凤藻,“辅臣明天也是体贴则乱,你的奏折上不是也说过么,‘凡人于无事之时,常如有事而防备其已然,则天然事不生。如有事之时,却如无事,以定其虑,则其事亦天然消逝矣。’”
“明大人,奉定边左副将军奎昌大人令,钦天监前来勘察官员中藏有逆匪,需带回衙门一一询问。”
荫堂与张凤藻对视一眼,都有些惊奇,见宣光仍面不改色,态度安闲,二人都暗叫一声忸捏。
奎昌稳坐,不时有官员过来敬酒,他也是来者不拒,知着饮下去,偶然还要回敬一杯,世人见他如此随和,氛围更是热烈得一塌胡涂。
“等会您就晓得了,这会子,说不定已动起手来,这粘竿处及反对奎大人的人,今晚就要连根拔起!”邵乃文狠狠道,他看看玉儿姐,“大奶奶,这些日子,奎大人四周找您,这下好了,偶然插柳柳成荫,寻来全不费工夫,走,”邵乃文对劲道,“随我去廉府!”
花厅的门一下被推开了,一股冷风劈面而入,吹得桌上的烛火乱晃,阴沉可怖。
“他是朝廷的特工,”邵乃文咬牙切齿道,“今晚是他的生辰,但,来岁这个时候就是他的忌忌辰。”
只见前面几个保护抬过一木质的长条柜子,仿佛很重的模样,世人一脸恋慕,纷繁猜想着,有人猜是金银,有人则猜想是古玩,另有人猜想是绸缎。
“嗯,这厨子不错,廉大人今儿给我们上的菜真是别开生面,让人唇齿留香,”奎昌笑道,举起杯子,“来啊,大师共同举杯,道贺廉大人四十四大寿!”
“好,带蒋光鼐与明安图二人,一同前去廉府。”
廉府,花厅。
全场的目光此时都被套马吸引,荫堂与张凤藻笑着登上高台,并没有多少人留意,在坐的几百个蒙古王公也镇静地盯着本身中意的马驹,有的竟冲动地站了起来,高喊着本技艺下的军人。
“大人,奎大人来了。”门子走过来通禀道。
奎昌笑道,“你我同在宦海,份属同僚,但论交谊,赛过兄弟,今儿又是你的四十整寿,我更当前来,”他笑着挽起廉敬的手,“来啊,把我的礼品带上来。”
“砰――”
廉敬的家眷都在京师,随他到乌里雅苏台上任的只要一姨太太。
厅院里人来人往,却都是自家人,花厅里,只摆了两桌,这场面较着比往年减去很多,一些前来赴宴的官员,都在花厅里酬酢,内里虽是秋风吼怒,屋里倒是暖和如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