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经俄然说:“兵部右侍郎兼浙江总督王若虚,目前在杭州开府建衙,广纳幕员。子畏兄何不去尝尝?”
唐伯虎一脸苦涩:“时也,命也。”
乃至,雇用信息传到了隔壁的南直隶。
为啥张璁赴京六次都落榜?
明天,就是来送画的。
李经哈哈大笑:“子畏终究肯呼我为李兄了。”
有人赏识,唐伯虎感激涕零。《游庐山》、《过严滩》、《元夕》、《春来》、《登天王阁》、《人日》、《夙起》、《谷雨》……不管新作旧作,一股脑儿的拿来献给知县,还为知县专门画了一副《山路松声图》。
李经展开画轴,捋胡子赞道:“畅达自如,墨韵活泼。浓淡枯湿,恰到好处。这用笔,顿挫转折,遒劲飞舞,恰点出松声之意境……子畏的画技又上一层楼也!”
持续六次会试落第的张璁,此时还没创办罗峰书院,但已经收了好几个弟子。
张璁生于地主家庭,并非史乘所载“出身寒微”。并且他的嫂嫂家也是地主,嫂嫂的祖父还高中进士,嫂嫂的祖宗在洪武年间就捐粮抗倭被授予七品教职。
这一学派,又被称为“功利学派”、“事功学派”。主张经世致用、义利并举,主张互市惠工、减轻赋税,反对空谈、反对抑商。
二十八岁,唐伯虎乡试第一。二十九岁,卷入科举舞弊案,被免除为小吏。回到家中,唐伯虎被续弦的老婆给甩了,愁闷之下单独远游,得沉痾回家疗养,弟弟又闹着跟他分炊。
李经确切赏识唐伯虎的才调,拿出两锭银子说:“我帮助川资,就当去杭州散心。”
总督开府,招揽贤才,还不拘出身。
“县尊,唐寅求见。”仆人出去禀报。
散学以后,在县衙做书吏的朋友,拿着一份手抄公文来见:“秉用兄,这是我从县里抄来的,你且看看。”
看看以上谈吐就晓得了,这货信奉的是“永嘉学派”。
“不投机者,乃虚德;不谋功者,乃怠政!人与德合,躬身践行,才是实德;学与道合,以利万民,才是实政!整天把仁义挂在嘴边,却不为国为民做实事,那是伪君子,是昏官庸官!”
回到故乡,流言流言劈面而来,都说唐伯虎已经疯了,就连青楼里的名伎都不欢迎他。
朋友说:“早就传遍了咧,天子欲开海禁。又担忧处所禁止,便派王侍郎过来,例外有开府建牙之权。秉用兄大才,何不前去应幕,归正也不迟误科举。”
本年过得还不错,知县李经是个爱才的,经常请唐伯虎用饭喝酒,还出钱采办他的诗画。
唐伯虎思虑再三,毕竟还未完整厌世,接过银子说:“李兄,多谢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