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衣冠,自北齐以来,乃全用胡服。窄袖、绯绿短衣、长靿予及史馆检验时,议密院札子,问宣头起所。予按:唐故事,中书舍人职掌诏,皆写二本,一本为底,一本为宣。此“宣”谓行出耳,未以名书也。晚唐枢密使自禁中受旨,出付中书,即谓之“宣”。中书接受,录之于籍,谓之“宣底”。今使馆中另有《梁宣底》二第,现在之《圣语簿》也。梁朝初置崇政院,专行密命。至后唐庄宗复枢密使,使郭崇韬、安重诲为之,始分领政事,不关由中书直行下者谓之“宣”,如中书之敕。小事则发头子、拟堂帖也。至今枢密院用宣及头子。本朝枢密院亦用札子。但中书札子,宰相押字在上,次相及参政以次向下;枢密院札子,枢长押字鄙人,副贰以次向上,以此为别。头子唯给驿马之类用之。

旧翰林学士阵势清切,皆不兼他务。文馆职任,自校理以上,皆有职钱,唯表里制不给。杨大年久为学士,学贫,请外,表辞千余言,其间两联曰:“虚忝甘泉之从臣,终作莫敖之馁鬼。从者之病莫兴,方朔之饥欲死。”

衣冠故事,多无著令,但相承为例。如学士舍人蹑履见丞相,往还用平状,扣阶乘马之类,皆用故事也。近岁多用靴简。章子厚为学士日,因事论列,今则遂为著令矣。

正衙法座,香木为之,加金饰,四足,堕角,其前小偃,织藤冒之。每车驾出幸,则使老内臣顿时抱之,曰“驾头”。辇后曲盖,谓之“筤”。两扇夹心,通谓之“扇筤”。皆绣,亦有销金者,即古之华盖也。

谏议班在知制诰上;若带待制,则在知制诰下,从职也,戏语谓之“带坠”。

银台司兼门下封驳,乃给事中之职,当隶门下省,故事乃隶枢密院。下寺监皆行札子;寺监具申状,虽三司,亦言“上银台”。主判不以官品,初冬独赐翠毛锦袍。学士以上,自从本品。行案用枢密院杂司人吏,主判食枢密厨,盖枢密院子司也。

本朝要事对禀,常事拟进入,画可然后实施,谓之“熟状”。事速不及待报,则先行下,具制草奏知,谓之“进草”。熟状白纸书,宰相押字,他在朝具姓名,进草即黄纸书,宰臣、在朝皆于状背押字。堂检,宰、执皆不押,唯宰属于检背书日,堂吏书名用印。此拟状有词,宰相押检不印,此其为异也。大率唐人民风,自朝廷下至郡县,决事皆有词,谓之判,则书判科是也。押检二人,乃冯道、李愚也。状检瀛王亲笔,甚有改窜勾抹处。按《旧五代史》:“应顺元年四月九日己卯,鄂玉薨。庚辰,以宰相刘昫判三司。”恰是旬日,与此检无差。宋次道记《开元宰相奏请》、郑畋《凤池稿草》、《拟状注制集》悉多用四六,皆宰相自草。今此拟状,冯道亲笔,盖故事也。

馆阁新书净本有误书处,以雌黄涂之。尝校改字之法:刮洗则伤纸,纸贴之又易脱,粉涂则字不没,涂数遍方能漫灭。唯雌黄一漫则灭,仍久而不脱。前人谓之铅黄,盖用之有素矣。

车驾行幸,前驱谓之队,则古之清道也。其次卫仗。卫仗者,视阑入宫门法,则古以外仗也。此中谓之禁围,如殿中仗。《天官》:“掌舍,无宫,则供人门。”今谓之“殿门天武官”,极天下长人之选八人。上御前殿,则执钺立于紫宸门下;行幸则为禁围门,行于仗马之前。又有衡门十人,队长一人,选诸武力绝伦者为之。上御后殿,则执楇东西对峙于殿前,亦古之虎贲、人门之类也。

推荐阅读: 万道玄尊     大周第一皇     论狗头人如何种田     山野汉子旺夫妻     男妇科医生     大晋太宰     女装国王     游红楼之旧园新梦     美颜圣经     末世:我的房车无限进化     婚权独占:冷少,宠妻入骨!     仙帝1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