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祯直视着李啸安静的面孔,慎重道:“恰是如此。朕听杨文弱言,这媾和条目,多为与你参议后所制定。朕看了辽东巡抚方一藻的折子,上面我大明使者与清廷所定之条目,倒是多与你客岁对朕所言以内容类似。故朕觉得,这媾和之事这般严峻,还需请赤凤伯亲来都城,向朕明言其故方好。”
听闻赤凤伯李啸到来,本已睡下的杨嗣昌,立即起家,着衣束装,一边令下人先带李啸的一众保护入馆驿歇息,随后便于客堂访问李啸。
李啸的内心,实在和晓得动静后的杨嗣昌一样,完整没底。
当天早晨,李啸与杨嗣昌谈了好久,直至半夜,面对艰巨时势感喟不已的两人,才终究停止了这番让人压抑而沉重的说话。李啸随后告别拜别,复入馆驿安息。
这个已派人谈妥了媾和前提,现在又开端几次犹疑的天子,竟是如此的瞻前顾后,办事不决。
让李啸没想到的是,崇祯听了李啸这段话,脸上本来冲动的神采,反而垂垂消逝了。
崇祯天子在东暖阁中,访问了李啸。
听了李啸沉痛的话语,崇祯久久无言。
听了李啸的话语,崇祯微眯起眼睛,他淡淡地说了一句:“爱卿,那宋朝当时这般惨状,与那金廷签下和议,倒也算是情有可原。只是,现在我大明幅员万里,军兵百万,乃是一等一的天朝上国,比那残破得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宋朝,却要强上很多吧?”
直面杨嗣昌探听的眼神,李啸终究还是浅笑道:“杨尚书,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,我们做臣子的,只要能尽自已才气,去为君上分忧,便是尽了本份。至于皇上究竟做何观想,李某却亦是难知圣意啊。”
想来客岁自已便向他表白过相干的态度,现在看来,却又不得不再费一番唇舌,来向他说了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