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诚道:“皇上节哀,十七万军士,一百余位大臣一样骸骨无存。”都被瓦剌的铁蹄踏成肉泥了,真正的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难以分清,只好一起埋了。
朱祁镇想起当时的凶恶,堂堂天朝天子,竟然被人拿刀抵在后腰,逼迫上阵叫阵,不由气愤,道:“卿说得是,卿既掌锦衣卫,就由卿措置吧。”
宋诚承诺了,眼看宫门快落锁,辞职出宫。
倒是这两天他让人搬来一个多月来的奏折,越看越是活力,在土木堡大败的动静传来时,奏折如雪片,一概臭骂王振。
想起王振,朱祁镇又有些黯然,道:“张卿说,王先生为瓦剌军所杀,连骸骨也没有找到,但是真的?”
几个站在王文前后摆布的朝臣嚷嚷着,朱祁镇叮咛传太医,便有人去太病院喊人,太医来了,把人救醒,大师天然要安抚一番,看着这一张张虚假的面孔,王文只觉悲从中来,很想放声大哭,好不轻易忍住了,就听上头朱祁镇道:“既然王卿没事,那就退朝吧。”
第二天,圣旨下,追封宋瑛为郓国公,谥忠顺,宋杰袭爵为西宁侯,宋诚封一等永锐伯,调任锦衣卫批示使。
袁彬升南镇抚司同知。
空等无聊,又不敢乱动殿中的东西,宋诚只好踱出殿外,在殿前的空位上走来走去,这里连一颗树也没有,更无风景可言,就当消食了。
这一等就比及日影西斜,宋诚又吃了两碟点心,喝了两碗茶,上了一趟厕所,才听殿外一声婉转地呼喊:“皇上回殿。”
王文由两个小寺人扶出宫门,自家的车夫接着,刚上车便放声大哭。
王振本来就该骂,若不是当时腾不脱手,我还想把他凌迟呢,他不死,如何慰十七万精锐英魂?宋诚腹诽,可看朱祁镇对王振只要满满的哀思,自是不会拂他的意,道:“臣自当为国、为皇上尽忠。皇上,在土木堡时送到都城的喜宁,可还在么?”
朱祁镇起家拜别,文武百官没有表情寒喧,急着去垫巴肚子筹思对策,一哄而散。
小寺人轻手重脚端了热茶上来,把空盖碗撤下去了。
这么一通折腾,已到未时。文武百官凌晨三点到午门外列队等待上朝,一口水没喝吵到未时末,也就是下午快三点,加上上朝在路上的时候,统共六七个时候,也就是十三四个小时粒米未进,早饿得头晕目炫,渴得嗓子眼冒烟。
日头升到正中,人影只剩一个斑点,应当中午了,如何到这个点还没有散?
宋诚看他仿佛完整不知真相,就算他起疑,也只能把这个谎圆下去,当下点头道:“是,臣远远看不见,来不及施救,请皇上见怪。”
“嗯。朕用心让他们议,让他们掐,免得圣旨下后闹朕。”对文官们的手腕,朱祁镇知之甚详,之前有王振挡在前面抗骂,现在没有王振,统统都会冲朕来,朕吃不消哪。
顾淳封三等武成伯,升锦衣卫北镇抚司同知。
宋诚在殿前交来回回遛了半个时候,朱祁镇还没有散朝,只好回偏殿,小寺人又奉上茶,道:“奴婢去看看。”太小半个时候返来,道:“皇上让宋公子再等等。”
就见前头朱祁镇坐在肩辇上,仪仗像一条长长的尾巴,迤逦而来。
谷子、陈春桥为千户。
宋诚出偏殿,站在廊下见礼,朱祁镇见到他,叮咛停御辇,下御辇走了过来,笑吟吟道:“卿久等了吧?可惜卿没有上朝,见不到明天的奇景。”
“快快平身,进殿说话。”朱祁镇说着抢先进殿,在椅上坐了,笑道:“圣旨明天就下了。文官们很怕你啊,传闻你任锦衣卫批示使,他们吓坏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