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王公大人欲王天下、正诸侯,夫无德义,将何故哉?其说将必挟震威强。今王公大人将焉取挟震威强哉?倾者民之死也。民,生为甚欲,死为甚憎,所欲不得而所憎屡至,自古及今,何尝能有以此王天下、正诸侯者也。今大人欲王天下,正诸侯,将欲使意得乎天下,名成乎后代,故不察尚贤#8政之本也。此贤人之厚行也。
#2『异』,《闲诂》、《校注》皆依他本作『富』,是也。
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,其所富,其所贵,一定王公大人骨肉之亲、无端繁华、脸孔夸姣者也。是故昔者舜耕于历山,陶于河濒,渔于雷泽,灰于常阳,尧得之服泽之阳,立为天子,使接天下之政,而治天下之民。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,使为庖人,汤得而举之,立为三公,使接天下之政,治天下之民。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,园土之上,衣褐带索,庸筑于傅岩之城,武丁得而举之,立为三公,使之接天下之政,而治天下之民。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,汤之举伊尹也,武丁之举傅说也,岂觉得骨肉之亲、无端繁华、脸孔夸姣者哉。唯法其言,用其谋,行其道,上可而利天,中可而利鬼,下可而利人,是故推而上之。
#7毕沅云:『究』,一本作r窕』,非。王念孙云:作『窕』者是也。《闲诂》、《校注》依王说改『究』为一窕』。
#3『名立而功业彰,而恶不生』,《闲诂》、《校注》依王念孙据《群书治要》补正作『名立而功成,美章而恶不生』。
#5『未』,《校注》据李本改成『皆』。
但是繁华为贤以得其赏者,谁也?曰:若昔者三代圣王尧舜禹扬文武者是也。以所得其赏何也?曰:其为政乎天下也,兼而爱之,从而利之,又率天下之万民以尚尊天事鬼,爱利万民。是故天鬼赏之,立为天子,觉得民父母,万民从而誉之日圣王,至今不已。则此繁华为贤以得其赏者也。
#4『郁』,《闲诂》、《校注》二本依卢、王之说改成『爵』。
#12王念孙云:此五字与上文义不相属,盖涉上文『推而上之』而衍。
#8『贤』下《闲诂》、《校注》依王念孙说增『为』字,是也。
#14『上』字依王念孙说补。
是故昔者,尧有舜,舜有禹,禹有皋陶,汤有小臣,武王有闳夭、泰颠、南宫括、散宜生,而天下和,百姓阜。是以近者安之,远者归之。日月之所照,舟车之所及,雨露之所渐,粒食之所养#13,得此不劝誉。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,中实将欲为仁义。求为上#14士,上欲中圣王之道,下欲中国度百姓之利,故尚贤之为说,而不成不察此者也。尚贤者,天鬼百姓之利,而政事之本也。
#9『言』,《闲诂》、《校注》依王念孙说改成『之』。
曰:今也天下言#9士君子皆欲繁华而恶贫贱。曰,.然女何为而得繁华'而辟贫贱?莫若为贤。为贤之道将何如?曰:有力者疾以助人,有财者勉以分人,有道者劝以教人。若此,则饥者得食,寒者得衣,乱者得治。若饥则得食,寒则得衣,乱则得治,此安生生。今王公大人其所富,其所贵,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1、无端繁华,脸孔夸姣者也。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、无端繁华脸孔夸姣者,焉故必知哉。若不知,使治其国度,则其国度之乱可得而知也。
#1『近』,《校注》据正德本和《治要》补作『远近』。
#6王念孙云:『贱』亦当为『贼』,『傲』当为『杀』,是也,《校注》依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