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嗯。”冯佟氏点点头,“腊八粥熬好了罢?奶娘你装些送去魏国公府。”
冯佟氏打发下人去唤冯安。
光这些便罢了,小打小闹的他也不计算,可却有那么一件事,让他一向耿耿于怀。
冯安倔强地摇点头:“孩儿不要了,再不养猫儿了,爹让下人将它厚葬罢。”说完也不睬旁人,回身走了。
“又如何了?”冯元皱眉瞧着那人,这架式就算他不问也知为何,伉俪闹了别扭便往娘家跑,一年总有几次,端的是不费心!
冯佟氏扶额,头疼道:“的确是两个朋友,三日一小吵,仲春一大吵,今儿又是因何事?”
来人是个桃李韶华的小妇人,容长脸儿,长相清秀,只一脸委曲,头发混乱,衣裳也褶皱不堪。
冯安耳背,闻声她腕上叮叮作响声。把她袖口往上一撸,鲜明瞧见一实金铃铛,金灿灿直晃眼。
“收起你那吊儿郎当的贩子样儿。”冯佟氏皱眉,瞧他仍不觉得然,恐吓道:“你爹这几日休沐,此时正洗漱着,斯须便来了,到时有你好果子吃!”
“莫瞧了,爹再给你去寻一只来。”
一家人正喝着粥,宋嬷嬷仓促迈进门来,立在冯佟氏面前欲言又止。冯佟氏未发觉非常,只放下瓷勺,张口问道:“这么快便返来了?毓婷气色可好?纯儿身子可安康?”
“也好。”冯佟氏承诺着,唤了下人摆桌。
“到底是何事啊,你倒是说呀!”冯佟氏皱眉。
实在细提及来,她报应早来了。当年嫁进魏国公府,乃是高嫁,新婚夫婿是国公府嫡长孙,汴京的才子,谁不恋慕她命好?可才刚热乎两日,伉俪便生了龃龉,将国公府长孙院儿闹了个鸡飞狗跳。十六出嫁,现在二十了,结婚才四年,往娘家跑了不下二十回。他那姐夫也是个慎重的,不利娶了这么个缺德玩意儿,他都替姐夫糟心。
绿莺想的点子甚好,朱粉芳不管是四壁、摆架、柜面,一概镶上了琉璃镜。就这般过了一个月,当她再来时,于掌柜笑得满脸菊花褶子,喜哈哈地捧出账簿,客多了、进项多了、伴计轻省了,外头呼呼飘着雪,铺子里的世人却心如暖阳。
阖府上至主子下至小厮皆知小少爷最爱那咬白,白日走哪抱哪,夜里同寝一屋。直到六岁高低,大女人冯娴趁他午觉偷抱走咬白,回了自个儿屋里逗着玩儿。冯安醒后遍寻不着爱猫,急地哇哇大哭,冯元便派下人四周找寻。到了大女人屋时,冯娴将咬白藏到被子里,自个儿也上了床。下人开了柜子、扫了床底、寻结案下,瞧没有,便去了旁处。
“甚么呀,你说甚么呢?”冯娴心虚,这时候哪能承认。
“老爷呢?”
冯佟氏恨铁不成钢,伸着指头戳他脑门儿:“你瞅瞅,你瞅瞅,你是那耗子转世的?胆量小的,那是你爹!还能吃了你不成?”
“大过节的也不去应酬应酬......”冯安撇撇嘴,满腹抱怨。
宋嬷嬷笑着道:“老爷休沐三日,今儿便起得迟些。”
宋嬷嬷缓慢扫了眼冯元才嗫嚅道:“姑奶奶与姑爷生了龃龉,老奴去时,他二人正吵着嘴,老奴也不便多待,回府时,姑奶奶也......跟着回了。”
呵呵,一晃畴昔八年,冯娴的歹性从未改过,此时望着长姐的一身狼狈,冯放内心笑笑,公然作歹自有天收,现在这不是报应了?
让冯佟氏瞒着冯安,冯元皱眉跟着下人去了角门外。地上一片血肉恍惚,间杂着乌黑绒毛,咬白已是命丧车轮下了。他一阵唏嘘,想着他日再寻一寻那突厥人,探听下另有没有狮子猫了,只是不知那突厥人还在不在汴京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