傍晚轻风习习,虎魄色的夕辉斜射入林间的竹楼。上官鸿收留丘胤明以后不久,本来两间寝室就改成读书讲课之用,在先前的小楼前面搭健了新楼。在竹楼背后又新开垦了数畦菜地,多添了些鸡鸭,仿佛一户活力盎然山里人家的模样。走廊上堆着一些体例精美的竹器,都是有为的妙技术。十几个竹筐竹椅拿到城里的集市上,能够卖个不错的代价。又快到进城的时候了。
“不晓得。快去吧。”
丘胤明不解,道:“门生鄙人,承蒙教员不弃,授业八年,至今痴顽。不知教员招我为何?”
“他到珊瑚海去了。说是去采珍珠。现在快返来了吧。要不我去海边看看。”
“我……”有为笑着搔了搔头,“明天是牛日祭奠,我练功返来后去了村庄,帮人家摘椰子去了。然先人家强留我用饭。”
丘胤明没想到道长竟会俄然说出此番话来,惊道:“教员但是要潜我拜别?”
以后几白天,前山黎寨的人都晓得丘胤明要走,一日晚间,特地聚在一起为他饯行。世人围上来问长问短,酒更是一碗碗敬上。丘胤明推让不得,只好来者不拒,大半夜下来再也消受不得,与有为一同谢过世人的美意,带着大妈们送的一大盘香蕉饼走出盗窟。月明星稀,林间薄雾缭绕。
藤床上一本《庄子》倒扣于枕边,床下堆着十几只大椰子,屋子中心的方桌上放着编了一半的竹篮。上官鸿会心一笑,徒儿的技术无师自通,越来越好。又见床上散落着一叠功课,便拿起翻阅,心中考虑,或许是该让他出世游历一番了。只是......一想到纯真天真的门徒,不免踌躇不决。
每念往昔,莫不叹吾之幸。吾幼时,颠沛流浪。食无充饥,衣无蔽寒,亦无父母兄长眷顾搀扶。尝求者苟存罢了。然天运不为人窥也。适举目有望之际,屡蒙恩德,具衣食而拜蒙师,却懵钝而始知为人之道。一念之善其深也,苦厄艰险莫使异,身比盗匪莫使移。因思其就,盖广历人间诸恶在先,火线谙善之所觉得贵也。犹瘴暍当中偶沐甘霖,知其贵而倍惜之矣。又何幸也,得遇师尊,高德普济,授文武经世之道,更博古论今,屡释吾惑。再造之恩吾不知何故为报。夜阑深静处忆及过往诸般,犹自嗟曰:普天之下生如吾者众也,或安为贩夫走狗,或沦落逃亡之途者莫计其数。缘何吾得僻此门路耶!遂念及老聃有言,六合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故非吾生而有殊于众耳,率无怨不弃而得善时是也。
“以你本日文武之才,任用其一皆可登庙堂。只是一桩,你熟读典范,若能有机遇入得宦途则最好,若不然,也莫管江湖事。”
“也罢。”上官鸿道:“令先慈如此奇才,死得太惨痛,你要了去体味,我当然没甚么启事去禁止你。只是,有些事情是理不清的。万事莫要太固执。”
丘胤明附身拜道:“多谢教员赐字。”
有为回过甚笑道:“看你这副模样,还说甚么海上豪强都是饮十缸而不倒。再去做买卖,别人都不要你了。”
丘胤站起家,想了想道:“半月以后吧。教员对我恩重如山,门生也不忍仓促拜别。别的,我另有一些情面要还。”他略停又道:“有为晓得我要走,定是不乐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