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四千二百多万亩都能照着这个标准收取,那么统共就能收到2100多万石白米。此中的一成用于各级军屯卫、军屯所的开消,一成用于运输费,其他都上缴大元帅府......差未几就是1600多万石吧。”
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200万户就是凭借朱慈烺的耕户了......如果将来朱慈烺将全部东南统统的军屯、官田都归入军屯卫,那么他节制的地盘很有能够会超越8000万亩,耕户将会达到400万户,每年收取的地租将会达到3200万石!
“未几啊!”郑芝龙笑道,“东南的地盘都是一年两季,抹平丰年荒年上田下田,再扣了种粮,所得的均数如何都有一石半百米吧?再少那就是偷懒了......一石半交五斗,还余下一石米。要租我家的田,交那么点租子可不可!”
“是未几!”钱谦益道,“他们本来要交的租子,每亩不会少于一石,但是朝廷却得不到几斤米。”
郑芝龙悄悄点头,不置可否。他又将目光投向了一向笑而不语的钱谦益,笑道:“阁佬,千岁爷手头把握多少地盘和耕户了?”
郑森道:“大人,那100万亩的奁田给不给?”
郑森接着道:“大人,孩儿感觉,千岁爷把泉州赐给咱家,对咱家是大有好处的......这泉闽贩子但是遍及南洋啊!有了泉州,咱家就掌控了泉闽贩子的根,就能魁首南洋了。”他顿了顿,“不过上海开埠之事,可就忧喜参半了。”
郑芝龙又瞧了眼儿子,郑森笑着:“翻山鹞和黄闯子也没跑,鞑子一打来,他们的那点气力很快拼光,将来就是金陵大族翁。不过咱家不一样,咱家的根底在海上。而千岁爷节制将士的体例是授给地盘,实在就是隋唐府兵和国初老军户的门路......但是靠分田分地是得不到海员的,海员如果变成了农夫,都不出海了,另有甚么用?”
并且东南的田并不都种稻米,另有相称数量是种棉花、种桑树、种茶叶、种油菜的、种蔬菜、种果子的。种经济作物可比种稻米赚很多!
要不然如何占?直接把军田、官田划到私家名下做出地契?那是不可的,鱼鳞账册上如何做?
“牧斋先生,虎痴,侯服,大木,你们感觉,现在这东南半壁,谁和朱家共之?”
以是朱慈烺一旦将军屯官田的清算推行到南直隶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等东南省分。那么东南士大夫可就要丧失惨痛了!
郑芝龙看着儿子。
此时和他共处一室的,就是号牧斋的钱谦益,字虎痴的黄斌卿,字侯服的前任浙江石浦海军游击张名振,以及郑芝龙的宗子郑森郑大木。
“地盘有五千余万亩了......”钱谦益苦笑道,“此中三千五百多万亩是从金陵勋贵、勋臣那边抄没来的。余下的则来自四个两淮盐总和淮安、扬州、凤阳、应天、镇江、滁州、和州、太划一州府的军屯官田清算。
固然他们不是军籍,但是通过军屯所,朱慈烺还是能够直接从他们中间征募兵丁!而军屯所的权威,也能够让他们免于被其他士绅和官吏剥削。
不过这也就是对于咱这类没多少气力的武夫......现在翻山鹞(高杰)、黄闯子和武昌侯可都还手腕重兵,占有州府之地,清闲欢愉的很!”
而朱慈烺多了3200万石,东南的士大夫和勋贵的口袋里每年就会少掉起码4000万石......4000万石加上400万户,东南属谁,不是明摆着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