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时光帝尊 > 第八章 朋友

我的书架

安川县城的桥山书院,则是远近闻名的古书院。历朝历代金榜落款者无数,状元都不下三十个。四周各县城的学子也都挤破头皮想进桥山书院,就连灵州城内的学子,也为能进桥山书院为荣。

沐易听罢,不由嗟叹过犹不及,道经佛理并无错,但可惜传道过广,竟引得毁灭之祸,真可谓“日出则没、月满则缺”。

沐易本就是安川县人氏,进这桥山书院天然不在话下,只等春季退学便是。沐易自小灵巧听话,也深知父母不易,每日用心苦读,只盼金榜落款,了结父亲这几十年的苦衷。

沐老爷子难堪不已,只得转头对沐易道:“易儿,你克日所读何书,如有不解之处,尽可向为父扣问。”

本来前朝大周信奉佛道,广开寺庙道观。光都城就有梵刹万余座,道观数千。且和尚羽士不消耕作劳作,不需征税服劳役。百姓纷繁剃发修行以回避耕耘劳役,天下十人中竟有四五人都是削发人。连前朝天子都信奉玄门,整日找游方方士为他炼灵药、修道行,企图长生不老,修炼成仙。

大夏国科举,与前朝已大不不异。建国天子夏伯玄本为前朝工匠世家出身,常常被朝廷征召修宫殿、建皇陵。对人间百态和朝堂旧事都了如指掌,特别对科举的八股文深恶痛绝,只言其择冬烘弃贤能,为亡国之祸端。

沐老夫子哈哈大笑:“夫人此言差矣,你看那些整日繁忙的农夫,大多年不过六十。我等读书论经之辈,皆能年过花甲。”

沐易最喜好读的,还是家里藏的前朝古书,多为道经。但可惜已经残破不全了。正巧沐易春季考上秀才,离春季退学还远,遂每天在后屋里读这些前朝残书。

沐易看父亲兴趣颇高,就大起胆量问道:“小子比来浏览颇多,在后屋找寻到很多前朝古书,多为道经之类。却不知为何残破不堪。还请父亲解惑。”

大夏朝的理科测验,又分四卷,别离为:文、治、史、法。文便是写诗词文对;治为论治世之道;史为论史以自警;法为熟谙朝廷法律。

沐易能这么小年纪考中秀才,靠的就是喜好读书。乡试当中,史卷和法卷皆是满分,治卷中等,文卷则勉强合格。全仗着史法的成绩,才排在末流考中秀才。

这一来,搞得天下大乱,良田无人耕耘,军队苦无兵士。百姓劳役赋税太重,乃至于刚过春季,家家都已无可食之粮。西边的吐火罗国和南边的众小国又乘乱对大周朝劫夺侵犯,民不聊生。幸得大夏朝建国天子揭竿而起,灭周朝、御西蛮,抗南侵。这才为百姓谋得朝气。

沐夫子捋捋长须笑道:“甚好甚好。”

当时百姓惊骇官府,纷繁将所藏之道经佛理上缴。能留下的十不存一,且大多残破。沐夫子作为读书人,对册本是极其珍惜。年青时便到处汇集一些古书,此中一些前人聪明,也是妙不成言。

沐夫子听儿子竟能说出这番大事理,心中也极其欢畅。破天荒地让云氏拿酒来,要与儿子对饮。云氏见父子二人欢畅,也不便驳了他们的兴趣,就温了一壶老酒,端给爷俩享用。乐呵呵地看着儿子喝的满脸通红,还不住与父亲谈古论今。

云氏怒道:“你就会说这些正理,怨不得别人说读书人酸腐。”

此中理科、兵科、匠科有乡、会、殿三试,殿试金榜落款者直接委以县令布政、参将谋士、工部员外郎等职。

这一日晌午,母亲云氏做好了饭菜,号召相公和还在读书的儿子用饭。却见沐易抱着书紧盯不放,不由抱怨沐老爷子道:“读书自是应当的,但易儿还小,你就让他整日苦读,他这身子吃得消吗。我倒感觉易儿应当多出去跟火伴们玩耍才是,身子骨也能健壮很多。”

推荐阅读: 穿成短命男二的小闺女     王爷,王妃在玩高科技     他与时光倾城     你惹他干嘛,他的师姐是剑仙     率性萝莉惹人爱     炮灰女主的娇宠路(穿书)     奇门圣尊     奶爸征战异世界     致我的总裁前任     十娘画骨香     憨夫养成记     韩娱之人间行走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