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首楞严经疏 > 第20章 (20)

我的书架

二体法尔。性不相循 循顺也。法尔犹天然也。真妄染净。性相违背。非使之然。法尔如是也

阿难。云何名为众生天下。世为迁流。界为方位。汝今当知。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高低为界。畴昔将来现在为世。方位有十。流数有三。统统众生织妄相成。身中贸迁。天下相涉 天下有三。谓众生五阴器界也。拣非余二。故标众生。此一若超。余皆摆脱。前四句释名。汝今下辨相。统统下结示。身中界也。贸迁世也。天下交叉故云相涉。余如文 二拣定方位

阿难及诸大众。闻佛示诲迷惑消弭。心悟实相。身意轻安。得未曾有。反复悲泪。顶礼佛足。长跪合掌 人缘天然前已广破。今复重释纤疑不挂。故云迷惑销除。心悟实相者。实相无相阔别戏论。今离戏论即悟实相。反复悲泪者。喜悟藏心故。恨无行法故 二阿难别叹

又汝心中忆识诵习。性发知见。容现六尘。离尘无相。离觉无性。相织妄成。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六辨认离三世遍缘。忆畴昔境。识现在尘。诵习将来诸有境地。能别离体。畴前见浊觉知所起。所别离相便是六尘所现影象。故云性发容现。容即相也。离尘离觉。无相无性。相互交叉扰乱相熏。名烦恼浊。即六粗前四也 四众生浊

阿难。若于因地。以生灭心为本修因。而求佛乘不生不灭。无有是处 维摩云。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。尚不成以生灭说。况以生灭为因此求证耶。普贤观云。大乘因者诸法实相。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。若不以止门呼应。此生灭心终无暂息。若便以此心为修行者。因果相违终无获证。如上广破 三正辨行相二。一料拣因门二。一举喻总彰生灭

而此界性。设虽十方。定位可明人间只目东西南北。高低无位。中无定方 界之体性依假施设。虽云十方。若以位次。决定较着。东西南北。可为准的。余皆不定 三流变胜利

汝身现搏四大为体。见闻觉知壅令留碍。水火风土旋令觉知。相织妄成。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身之质碍。由见闻知织水火风。执取滞着壅翳不通。遂现四微形相体质。身之觉知。由水火性织彼妄见。扭转移易还复瓜代。分红六根觉闻知见。如纬织经。相互参杂。故名为浊。前则业转。今现相也 三烦恼浊

面貌汨然。名之为浊。汝浊五重。亦复如是 面貌色心相也。汨乱也 二别明五。一劫浊

第二义者。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英勇决定搁置诸有为相。该当审详烦恼底子。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前第一义。令止妄心伏还元觉。便是修止。此第二义。令审详烦恼察看对治。便是修观。先止后观。法应如是。无明发业。爱取润生。六识能作。第八能受。此唯观门别离能知。故起信云。所言观义者。谓别离人缘生灭相故。圆觉云。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同变幻。即起诸幻以除幻者。窜改诸幻而开幻众等 二约义显非二。一正显

尔时世尊。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安闲者。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。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菩提之心。具悲智愿智求佛道。务在修证。苟或不明。于菩提心名未安闲 二举义许宣

宣示阿难及诸大众。汝等决定发菩提心。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倦怠。该抢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妙三摩提首楞严定。即真如观。欲修此观先须便利。便利若成真修可冀。故以止观二门。名为发觉初心。即最后便利也。然此二门。三世诸佛修行证道同途之法。故华严云。比方有力王率土咸戴仰。止观亦如是。统统所依靠。故此二法名为初心决定义也。一者审观因地及与果心。起随顺行。即依真如门修止也。真如无相。向即心绝。故起信云。所言止者。谓止统统境地相。随顺奢摩他观义故。二者审观烦恼结解根元。起对治行。即依生灭门修观也。生灭法相染净分歧。起智拣择。对治令断。故起信云。所言观者。谓别离人缘生灭相。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。修前便利未能相即。故名随顺。修之成绩。即观明止。即止明观。止观不二名为正修。即成三昧也。今是初修故名发觉 二别明二义三。一正明二义二。一因果同异门三。初标义总劝

推荐阅读: 危宫惊梦     电影世界大盗     阖欢     美漫里的变形金刚     我在异界插个眼     霸皇纪     那个小兵开外挂     布衣人生     无限之神泣     医武神帝     极品仙婿     车载诸天    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