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今示汝兜罗绵手。汝目睹时。心别离不。阿难答言如是世尊。佛告阿难。若相知者。云安在外 具云兜沙罗。此云霜。佛手柔嫩如兜罗绵。三十二相中一相也。眼属成分。心若离者合不别离。若别离者。应不离身。以不离故名为相知。故此责云若相知者云安在外 二结破
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一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二
出兵讨除 用智也
佛告阿难。汝今说言。由法生故各种心生随所合处心随有者 牒前计也
阿难白佛言。世尊。如佛所言。不见内故不居身内。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。我今思惟。知在一处 双叙别立。文显易知 二问今所立答在诸根
我今观此浮根四尘。秖在我面。如是识心实居身内 以眼根色是不成见。故指浮根。圣凡既尔。在己必定。面与身中间眼定处也 二破二。一正破三。一发难定其所见三。一问境表里
汝今欲研无上菩提真发明性。该当直心詶我所问 下文识精元明。便是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。此体非妄。无有变异。故云真性。研讨穷也。净名云直心是道场。无子虚故。今推本意。岂得异想发言。欲正修行。当须确切。故今劝也 二引证
佛告阿难。汝心若同琉璃合者。当见江山。何不见眼 喻则近远俱见。法例唯见江山。既失近观。何成同喻。法喻不等。潜根理亏。下更纵破令无所据 三纵见不见咸失
是心无体。则无所合 既言因法故意。应知心本无体。无体言合。理必不然。一法云何合。斯之谓矣
若成内者。居暗室中。无日月灯。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若谓非论前后但是见暗便即内者。汝处幽室。无三光时。比室黯然。应是汝内。以同暗故。焦腑即内也。应立量云。汝处幽室。应汝焦腑。以是暗故。同汝见暗 二破不对
若不能见。云何说言此了知以潜伏根内如琉璃合 结成法喻不齐过也。二过既彰。潜根理丧 二结破
三破潜根二。一立三。一述前所破泛立一处
汝今聆听。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破妄意。欲显真故。略标宗叹德。令其忻慕。岂谓徒然怒斥罔知所归。因而阿难伏而谛受 三引例明其所失三。一引例正问
佛告阿难。汝今现坐如来讲堂。观只陀林。今何地点。世尊。此大重阁清净讲堂在给孤园。今只陀林实在堂外 堂在园中。林居堂外。表里既分。计宗危矣 二定见前后
五辨其真妄二。一推妄地点七。一破在内二。一立四。一牒前以语
必不内知。云何知外 五藏同居。最为亲眤。万象仳离。诚谓疏遥。若使不了身中。岂合能观外物 二结破
合目睹暗。名为身中。开目睹明。何不见面。若不见面内对不成 夺破也。设许合眼对暗名见身中。亦应开眼对明而见自面。内属于暗。尚许返见。面属于明。岂无返见。一成则俱成。一破则俱破。故云若不见面内对不成 二展转纵破四。一在空非内同他破
若不对者。云何成见 未曾见有 境不对眼而称见物 二破转计二。一牒计夺破
我今思惟。即思惟体。实我心性。随所合处。心则随有。亦非表里中间三处 当今思惟。诚有缘虑。及推所止。三处元非。应知。随境而生。心与境合。境既不一。心亦随多。颇合佛言。必无虚论 二牒计推破二。一正破二。一破无体
是故应知。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。无有是处 可知
佛告阿难。如汝所言。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。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 变态理乃至问。引庆喜以直答 二依理以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