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难言。由佛全部阎浮檀金。赩如宝山。清净所生。故有光亮。我实眼观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。故有拳相 先光。次见。后拳也。不从问次者。文便故也。阎浮檀金。正云染部捺陀。此西域河名。其河近其树。其金出彼河。此则河因树名。金因河称也。或云。阎浮果汁。点物成金。因流入河。染刀为金也。其色赤黄。兼带紫焰故也。观经疏说。阎浮檀金。超越紫磨金色百千万倍。唯圣所知。佛身光亮如同聚目。紫磨必不如此。赩许力反。大红色也
离此觉知更无统统。云何如来讲此非心。我实惊怖。兼此大众无不迷惑。唯垂大悲开示未悟 不了正因体遍通情无情。但执修谤之心。便见土木无性。洎被呵责此非汝心。由不早辨。遂至惊怖。然阿难岂谓不知。直为季世多作此计。用妄心便是佛心。惑者既群。卒难贯穿。故再三疑问。请为开示也 二如来正显二。一约现法随缘以显心
纵令谤法。永退善根。亦是以心 依之修行。能成佛道。因之谤法。永作阐提。佛说非心。诚难堪信 三偶然土木疑
其光晃昱。有百千色。十方微尘普佛天下一时周遍。遍灌十方统统宝刹诸如来顶。旋至阿难及诸大众 体既具德。用不离体。用亦具德。故云有百千色。一时周遍者。无漏净眼。普见十方。智照无遗。微尘皆遍。遍灌佛顶智果必同。及诸大众乘因不二 二许为开显
虽有多闻。若不修行。与不闻等。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说食不饱喻也。前法后喻。合之可知。夫修行者。必须内补缀观外援多闻。如人有目日光亮照见各种色。若偏笔墨不习观门。说食何异。故大论云。有慧无多闻。是不知实相。比方大暗中有目无所睹。多闻无聪明。亦不知实相。比方大明中有灯而无目。多闻利聪明。是所说应受。无闻无聪明。比方人身牛 二述迷求解
立即如来从胸万字涌出宝光 前光从口。此光从胸者。前文从说显心。此文从心发见。万字者。表无漏性德。梵云阿悉底迦。此云有乐。便是吉利胜德之相。有此相者。必受安乐。则天长命二年。权制此字。安于天枢。其形如此。卍音为万字。佛胸前有此之形。然八种相中。此当第一。谓吉利万德之所集也
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统统心。而自无体 清净拣异妄染。妙净明心。即三德具足。灵鉴无昧也。虽能随缘成统统法而统统法不能变动。若变动者即无诸法。以稳定故为诸法性。如镜现像不为像变。若为像变。则不能现统统诸像。以稳定故为像所依。此亦如是。故云性统统也。岂得妄图不实真亦无体。故此责云而自无体也 三重破执情二。一就执定其有性
如汝今者承听我法。此则因声而有别离 因声别离。全性元无。色香味触例此可见 二单就法尘显
纵灭统统见闻觉知。内守幽闲。犹为法尘别离影事 五境不对。了然不可。既绝外缘。故云内守幽闲也。当尔之时。不无别离。若便将此内别离心为全性者。此亦非理。而不知此全由第六法尘影象事境所发。亦非全性。乃是认识在独散位。比量别缘。取独影境。非是了然同五所取。故云纵灭见闻觉知也 二遣其自揣二。一尘亡体在容是真常
若此发明不是心者。我乃偶然。同诸土木 土木不能了知。不能修谤。为无此心。此若非心。土木何异 二总结请
此心即应离诸统统色香味触诸尘奇迹。别有全性 定其有性也。色香等便是事境。有牵心用。故名为业。既因境有。自性元无。若保为真。离尘应在 二就因显其唯尘二。一正示唯尘二。一例对五尘显